第49章 学裁缝

作品:栀兰和她的儿女们|作者:疏屏|分类:其他|更新:2025-10-30 18:52:23|字数:5280字

嘉濠靠着火墙,在煤油灯下翻看着《摄影手册》,指尖点着 "光圈、 快门、相速 " 几个没听说过的词,脑袋一歪一晃地思考着。

栀兰披着棉袄坐在炕稍上,正在给逸卿补裤子。逸卿一看爸爸在看照相的书,也凑了过来,嘉濠边看边给他讲着相片形成的过程。

其他三个小脑袋一听是在说书里的“图画”,都凑到嘉濠的身边,竖起了耳朵听着,好像真能听懂似的。

看着他们一个一个可爱的小模样,嘉濠把书放在炕上,一页一页地翻给他们看着。

他太喜欢这四个孩子了,可是到现在他们都还没拍过照片。照相馆的人一年也来不了一趟,而且他们的价格特别贵,照一张照片的钱买一斤肉都用不了。

嘉濠决定自己学照相。他想等攒够了钱,去买一个照相机,每年都给孩子们拍点照片,留给他们长大以后看看。

他还想用相机把栀兰年轻的样子记录下来,留到老的时候让她看看自己年轻的时候有多么美。

于是他到勃利县的新华书店买了一本《摄影手册》。到了晚上,只要队里没有会议,他就在家里看书,研究拍照技术。

"爸爸,照相机是不是能把月亮装进去?" 五岁的健斌眯缝着小眼睛奶声奶气地问,白嫩的手指头戳着书中的插图。

嘉濠停下来,指着儿子嘴笑着说,"等将来咱们有了相机,不光能装月亮,还能把你的‘小豁牙子’都照下来。"

栀兰抬头看了眼丈夫,烛光在他眼角的皱纹里跳荡。她开着玩笑说,“你爸爸的这个脑袋呀,就是个聚宝盆,你们想要啥东西他都能给你变出来。”

刚来东北那几年通讯设备不发达,往老家写一封信,来回差不多要走一个月,着急的时候,他们只能用电报联络。

但是拍电报费用太高了,每次都要花好几块钱。嘉濠天天琢磨怎么编电文才能省点钱。邮电局的朋友告诉他,自己要是能把电文先翻译成密码,再到帖邮电局来发,至少能省一半的钱。

嘉濠一听,立刻买了一本《中文电码字典》,没事就拿出来背几页。

一个冬天过去,《中文电码字典》被他翻得卷了边。一天中午,嘉濠从兜里掏出一张写满数字的纸条对栀兰说,"学啥都不白学啊,你看,我今天给家打了一封电报,省了一块二。"

栀兰正在喂鸡,闻言直起腰,围裙上还沾着菜叶:”真的呀?那你也教教我,以后我也能帮你。“

桅兰的内心对丈夫充满了敬佩和赞赏,她暗自下决心也要多学点东西,才能和嘉濠比翼双飞。

嘉濠这才慢慢腾腾地从帆布包里掏出两本大书,”这些就够你学了啦,你看这是啥?“

栀兰早就想学裁剪缝纫,她说,孩子这么多,兄弟姐妹都在跟前,大人小孩穿衣服是件大事,光靠买是买不起的。

”哎呀唻!你怎知道我想学裁缝啊?“栀兰惊喜抚摸着嘉濠递过来的《裁剪缝纫技术指南》和《四季服装简易裁剪法》,高兴得合不拢嘴。

”哈哈!我这叫‘知妻莫若夫’呀,怎样——叫我猜对了吧?你说我是不是你肚子里的孙猴子?“嘉濠说着自己哈哈大笑起来。

栀兰不好意思地红着脸说,”这么难的书我能看懂吗?“

”不用怕,再难的书也是一个字一个字写的。咱一天就学一页,早晚能把啃会。“

当过教师的嘉濠能体会栀兰的顾虑,书里所有的技术都是靠计算来支撑的,对于一天学都没上地栀兰来说,这肯定是个大难题。

他先带着栀兰来到县百货,花了130块钱买回来一台蝴蝶牌缝纫机,差不多花掉嘉濠四个月的工资。

到家后,栀兰迫不及待地打开包装,想试试她这个心爱的宝贝好不好用。

嘉濠小心翼翼地把缝纫机的机头抱到炕上。漆黑铮亮的机身四周有嫩绿色的花边图案,金黄色的铜蝴蝶牌在阳光下金光闪闪格外漂亮。

栀兰一遍又一遍地念着说明书。把接下来需用的各种颜色、不同规格的针和线以及划线用的石膏笔、剪刀、直尺,软尺等都整理好放在盒子里,一切准备就绪,就等着上机干活了。

嘉濠按照图纸先把机器的底架装上,然后安上机头,最后把一根环形的皮筋上下一套:”行啦——“。

当嘉濠踩着踏板,机器上发出“突突突突”的声响时,栀兰的心激动得都要跳出来了。

她把两只手使劲地捂在胸口上,感觉浑身一直在抖着,眼睛和嗓子热得好像要往外冒火。

”你过来试试?“嘉濠笑着站起身,让栀兰坐了过去。

”我找点布试试。“栀兰踩了几下踏板之后,去找了几块碎布,嘉濠帮她把针安好了,栀兰给针穿上线,在碎布上面“突突突突”地跑了几趟,兴奋地说,”我也行啦——“

晚上,嘉濠拿出笔和纸,坐在炕上一边画一边嘟嘟嘟地计算着,他在研究男孩子的制服裁剪方法。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栀兰和她的儿女们》,方便以后阅读栀兰和她的儿女们第49章 学裁缝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栀兰和她的儿女们第49章 学裁缝并对栀兰和她的儿女们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