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把公公接回来

作品:栀兰和她的儿女们|作者:疏屏|分类:其他|更新:2025-10-30 18:52:49|字数:4602字

开春后,屋檐下的燕子窝又垒了一排新窝,叽叽喳喳的叫声里带着初夏的暖意。

“妈,我回来啦。”

逸卿背着洗得发白的帆布包跨进院门时,栀兰正蹲在院子里修锄头,锤头敲击铁刃的叮当声突然顿住,看着儿子走进大门的那一刻,他仿佛看到年轻的嘉濠朝他走来,她使劲揉了揉眼睛。

自从逸卿调回七队工作,家里的生活就不那么紧张了,栀兰的心里也渐渐轻松起来,她感觉再也不用勒紧腰带过日子。

尽管他的工资只有24块钱,但是至少不用再从家里给他往外拿钱了。

大大也搬到了自己盖的新房里,家里一下子显得空了不少。大大搬去新房的那天,栀兰特意蒸了一锅白面馒头端了过去。

晚上,当孩子吃完饭各自散去之后,嘉濠跟栀兰商量说:

“逸卿回来了,我也能抽开身了。我想回去把俺大大接过来。大大今天正好七十岁了,虽然生活还能自理,但是叫他一个人在关里家,我怎么想都感觉不太妥当。”

公公上次被“带”回去以后,始终跟嘉渝一起生活,嘉渝两口子都能干、孝顺,大大没事的时候也帮忙照看一眼小孩子,一家人过得和和乐乐的。

公公身体很结实,年龄也不算太大,嘉濠和栀兰除了过年往家里寄点钱,也没操什么心。

靠山村石头多,土皮下面挖开就能采石。村里一看石头挣钱快,用量大,就开发了石材产业。

嘉渝从少手心灵手巧,干啥像啥,不到二十岁就用小推车推着他的木匠工具到处去给人家打家具,有时候十天半个月回不来一趟。

结婚以后,他看村里的石业越办越好,就学了石匠。这样他就能守家在地消消停停的过日子了。

别看嘉渝年轻,他的手艺在当地相当有名望,每个月找他干活的人都排不上队。

这几年石头开采的越来越多,村里的土地越来越少了,到后山往下一看,几米深的大坑一个挨着一个。

当时嘉渝已经有五个孩子了,他担心再这样下去会回到大跃进那个时候。如果没有地种了,这一大家人怎么办?那种挨饿的日子,他再也不想过了。

正好他听说东北有个地方招成手石匠,给的待遇又高,嘉渝便动了心思,想带着家人出去闯一闯。

招工的是林口县的一家采石场,来应聘的有很多人,嘉渝一上手,没几下就拿了个第一。

采石场当时就通知他留下,可是当他看到远处漫山遍野的黑土地时,他拒绝了采石场。他认为干啥都没有种地踏实,于是,就在林口县的一个农村站了脚。

他回去搬家的时候,公公说啥都不跟他走,非要一个人在关里家住。嘉渝拗不过他,就给哥哥写了封信,详细说明了情况……

栀兰见嘉濠心事忡忡,安慰道,“上回收到嘉渝的来信,我就在想这件事了,只是这几年这东屋一直没空出来,大姑住完了大大妈妈住,再加上逸卿没毕业……”

她鼓励丈夫说,“现在万事俱备了,就算嘉渝不搬走,咱们也应该把老人接回来了。”

栀兰这几年始终在惦记着远在关里的公公,一想到公公马上就要七十,她心里就越发地着急。

可是自从搬到半拉山以后。他们的日子一年比一年穷,再加上大姑(刘大娘)和小表弟全家从关里过来之后,一直住在他们东屋,公公再来也确实住不开。

两年以后,表弟有了房子,大大妈妈又住了半年。

“我是担心庄上的那些坏人能不能再……”一提起公公,嘉濠还是心有余悸。

“他们当初把他弄回去,不也没折腾出啥吗?这件都过去十多年了,他还有啥么理由不放人啊?我看还是先给嘉满写封信问问。他办事稳妥。”

信寄出去的第十天,嘉满的回信就到了。嘉濠拆信封时,手指都在抖,信纸泛黄,字迹还么漂亮:

“大哥哥大嫂子放心吧,村里现在没人拦了,大伯父这几年在村头看场院,跟邻里处得都不错,都说他是实在人……”

“问题不大了,应该能接出来。”嘉濠长舒一口气,语气有点激动。

“好,那你就赶紧把手头的事安排安排吧,尽早回去。”

晚饭的时候,嘉濠问逸卿,“我打算回关里去把你爷爷接过来,你有什么看法?”

“我有啥看法呀?早就应该接过来了。”逸卿想都没想,张嘴就来。

“你们几个呢?”嘉濠笑着问几个小的。

“好啊好啊!爷爷要来喽——,爷爷要来喽——”几个小家伙一听爷爷要来了,高兴得拍着手喊。两个小的还一次没见过爷爷呢。

“不过呢,你爷爷过来之后,得跟你住一起,你要有心理准备。”嘉濠看着逸卿。

“住一屋就住一屋呗,这也不是啥问题。”

“那就这么定了,过几天我就动身。”嘉濠欣慰地点点头。

一周后的清晨,嘉濠背着他的黄帆布挎包上了火车。一路上,他思绪万千。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栀兰和她的儿女们》,方便以后阅读栀兰和她的儿女们第104章 把公公接回来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栀兰和她的儿女们第104章 把公公接回来并对栀兰和她的儿女们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