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双双落榜

作品:栀兰和她的儿女们|作者:疏屏|分类:其他|更新:2025-10-30 18:52:51|字数:4724字

黎逸卿憋着一股劲,一心要考上好大学。他要让当年那些欺负过他的贫下中农子弟好好瞧瞧,他黎逸卿不是没本事,只是没给他机会。

他认为凭着自己当年的基础,应对刚恢复的高考应该没啥问题,因此压根没把复习当回事,甚至连假都没请过一天。

可他没想到,自己竟然落榜了,而且落榜的不止他一个,除了几个“老三届”以外几乎是全军覆没。

他决定沉下心来好好复习,第二年和筱媛一起再考。

以嘉濠和栀兰预测,逸卿第一年没考上有多方面原因,一是他轻敌了,他根本就没下多少功夫去复习。二是报志愿过高的问题,三是他离校时间太长。

如果认真复习的话,第二年再考肯定没有问题。

筱媛是应届生,而且从小学到高中学习成绩都是名列前茅,高考是不应该有问题的,嘉濠和栀兰对她寄予了百分之百的希望。

然而,让他们没想到的是,1978年的高考,让逸卿和筱媛兄妹两个双双落榜。

再看看马场的整个考试结果,他们认识到了马场的孩子跟“外面的”相比有太大的差距。

从家长到考生,没有人去思考马场的孩子为什么跟“外面的”差距那么大。他们只想到靠功夫磨,一年不行就两年,两年不行就三年。

没有人知道外面的天到底有多大,更无法理解省城的一所高中,哪怕是县城的一所高中与乡镇学校之间究竟差在哪里?

其实,市一中离马场也就是三四十里路,附近的两个县也不过五十里远。却从来没有人想过要跳出圈子去试试,哪怕是去看一眼。心安理得地享受着家乡为他们提供的优渥。

连续两年的高考失利,同样没能让黎逸卿清醒过来,他硬是靠时间靠功夫,咬着牙坚持打了第三场战役。

筱媛也是如此,第一年的高考失利,她根本就不清楚自己的问题在哪里,以为只要功夫没下到,根本没意识到自己的落榜是必然的。

她读高中这两年,学校根本就没开过历史课和地理课。高考前的临时辅导,只是做了几套七七年的高考试题,其余什么都没有。所以,她相当于是用三科的成绩参加的高考。

她暗下决心:我必须考出去,文科不就是背吗,我一年不行两年,两年不行我就考五年,一直考到25岁不允许报名为止。

他们都不懂,靠自己拼时间得到的那点零碎的知识只能蒙对几个填空题而已,而高考考察的是对知识的系统化的掌握和灵活运用能力,绝大多数的试题他们连见都没见过。

他们掌握的那点碎片化的知识点,距考纲的要求,差得不是一星半点儿。

逸卿高考结束后继续当他的电工,边工作边准备下一年的高考。

筱媛高中毕业回队里参加了工作,在农业班当了工人,半年后做了母校的初中语文代课老师。

在农业班的半年里,她晒过麦子,割过黄豆,打过石头,挖过沙子,伐过木头,还脱过苞米,积过肥,从夏到秋再到冬,好像所有的农活她都干过。

但是,无论她白天干啥活,累不累,晚上吃完饭都准时开始复习,不管有没有电灯,她连一个晚上都舍不得耽误。

这半年里,她没离开七队一步,她没去见同学,没去见老师,白天劳动,晚上复习,雷打不动。

有一天,十队的同学给她捎信,告诉她高中一个比较要好的同学生病住院了,约她一起去看望。

在大食堂门口,筱媛下了拖拉机,当她两只脚踩在那条她走了无数次的小路上时,她百感交集,一顿一块臭豆腐的生活,边走路边嚼着馒头的那种风风火火的劲头……半年恍如隔世。

她以为她的心不会再为此激动,她以为她不会再为此留恋,然而当她见到亲爱的同学和老师的那一刻,一切都未改变。

也许是高考的失利挫伤了她的自尊心,她自己想想,其实也没什么可伤的。现实就是那样,给他们辅导的老师也没考上。

听说大庆招工,几个要好的同学想约她一起报名。

筱媛回到家里把自己的打算说了以后,嘉濠一晚上没睡觉。他想了无数条理由说服筱媛不要去,但是他始终没说出“不同意”这三个字。

“你一个女孩子,到那边人生地不熟的,一个亲人都没有……荒郊野外的油田……”

筱媛也没有坚持,其实她自己也不甘心当一辈子工人。她一直的梦想就是当教师,为此,她报考的所有志愿都是师范院校。

筱媛又继续了她紧张的复习节奏,说是复习,根本谈不上,因为高中史地从来没学过,她的复习是从头学习,然而在那个年代,连教材都买不到。

嘉濠和栀兰也是使尽了浑身的解数,千方百计地帮孩子实现梦想。

他们听说林口县有个“老学究”,就托人把他请到家里和逸卿一起研究解题思路。

栀兰知道筱媛没有史地教材,就托老家的朋友从江苏寄来历史和地理两本复习资料。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栀兰和她的儿女们》,方便以后阅读栀兰和她的儿女们第109章 双双落榜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栀兰和她的儿女们第109章 双双落榜并对栀兰和她的儿女们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