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打虎亲兄弟

作品:栀兰和她的儿女们|作者:疏屏|分类:其他|更新:2025-10-30 18:53:34|字数:4880字

“招商引资、下海经商”,是市里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释放的又一波红利。

健斌身为政府部门年轻的工作人员,比旁人更早触摸到这股浪潮的澎湃脉搏,也最先感受到其中蕴藏的机遇与诱惑。

招商引资政策,鼓励公职人员下海创业,可保留编制三年,如果创业失败或不愿继续经商,随时可以回原单位任职。这一政策无疑给健斌吃了一颗 “定心丸”。

健斌一直有个梦想,就是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带领一家人共同致富,彻底改变家族的一穷二白的现状,让栀兰过上好日子。

“姐,我想下海。”看着身边的朋友纷纷创业成功,过上了富足的生活,他早已按捺不住心底的跃动。

筱媛满脸惊讶地问,“你这么好的单位不干了,多可惜呀?你去经商万一做不起来,不是两头都损失了吗?”

筱媛从师范毕业就扎进了教育界,一辈子和书本、孩子打交道,对体制外的世界既陌生又敬畏,尤其是对 “经商” 这件事,总觉得风险太大。

“允许停薪留职,保留编制,就算是生意做不起来,还能回原单位继续上班,也不损失啥。”

“你起步这么早,将来一定会很有前途,就这么放弃了,不觉得太可惜了吗?”

“想开了就没啥可惜的了。”健斌耐心解释说,“我今年才32岁,离退休还有三十多年,三十年能干多少事啊。我在这个位子上耗半辈子就靠那点死工资,咱家啥时候能翻过身呐?”

“你决定了?确定不会后悔吗?”筱媛听他说的也有道理,只能叹了口气。

“没啥后悔的,现在政策好,到处都是机会,别人能干,咱们为啥不能干?我就想去试试,不想给自己的人生留下遗憾。”

健斌又跟栀兰说了自己的打算,栀兰听了之后,也有点为他惋惜。但她见儿子心意已决,便鼓励他说:

“既然你都想好了,就大胆去干吧。我只有一个要求,身体为主,健康第一。”她叹了口气,意味深长地接着说:

“钱是挣不完的,有多少都不够花。咱们家没有靠山,没有基础,这辈子能平平安安就好。我这一辈子都苦过来了,不图你大富大贵,就是希望你们几个,都能健健康康,安安稳稳过日子。

栀兰的话像一股暖流,淌进健斌的心里。他用力地点点头,心中更加坚定了自己的选择。

确定了方向,健斌很快就行动起来。

在煤城生活了三十多年,他太了解煤炭市场需求和其中丰厚的利润,几番考察后,他打定主意——从原煤生产做起,先买一个小煤矿,打好基础再谋发展。

可买煤矿不是买房子,一个偏远地区的小煤矿,起步价也要十万元,这对健斌来说,简直就是天文数字。资金问题,成了他商海起步最大的拦路虎。

他虽然工作了十几年,手里却一点积蓄都没有,买楼时借的钱,至今还没还清。他每天绞尽脑汁地想办法出去借钱筹钱,下定决心要把小煤矿买下来。

他每天不是跑银行,就是到亲戚家去借钱,终于凑够了十万元钱,果断地买下了一个位于偏远地区的小煤矿。

煤矿买下来了,可难题并没有就此结束。当健斌第一次走进自己的煤矿时,心就凉了半截。

矿井口的绞车锈迹斑斑,井下的传送带早已老化,连最基本的通风设备都不齐全。矿工宿舍是几间漏风的土坯房,食堂里连个像样的灶台都没有。

原矿主叹了口气说:“我实在没钱修了,你要是想干,得好好拾掇拾掇。”

健斌没有退缩,他深知,要想让煤矿正常运转,设备更新和安全改造是绕不开的坎。他咬咬牙,又从朋友那里借了两万元,雇来维修师傅,亲自跟着下井勘察。

那段时间,他几乎住在矿上,白天跟着师傅们拆旧设备、装新机器,晚上就在临时搭的板房里写规划、算成本。

有时候设备半夜出故障,他二话不说,穿上矿工服就下井维修,浑身沾满煤泥,回到板房倒头就睡,连脸都顾不上洗。

有一次,资金周转出了问题,新买的通风设备到了付款期,可矿上的煤还没卖出,手里实在没钱急得满嘴起泡。

他硬着头皮找到之前帮过他的亲属说。“大哥,再帮我一次,等煤卖了,我第一时间还你。”他的表哥看着他憔悴的样子,终究是心软了,又借了他五千元。

就在健斌咬牙硬撑的时候,一个意外的消息传来 —— 远在哈尔滨的逸卿,听说了他辞职下海的事,深受鼓舞,主动打来电话。

“我回来和你一起干。” 逸卿说,“那个破公司,效益越来越差,我早就想辞职了,只是我一个人没有那么大魄力,支撑不了一个企业,现在有你带头,我啥也不怕了。”

健斌听了逸卿的话,很高兴,“当然行啊,我也一直想把这个项目做成家族企业,叫上冠臣,咱哥仨一起干!”

公司挂牌的时候,冠臣特意开着刚买的二手面包车,把栀兰拉到了矿上。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栀兰和她的儿女们》,方便以后阅读栀兰和她的儿女们第211章 打虎亲兄弟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栀兰和她的儿女们第211章 打虎亲兄弟并对栀兰和她的儿女们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