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华德教授,没有打扰到你们吧!”
两人在跟前驻足,声音里裹着恰到好处的敬意。
霍华德·苏伯语气不冷不淡地回道:“今晚你们才是主角,谈不上打扰。"
乔治·卢卡斯捕捉到话中那份若即若离的疏离感,带着一丝困惑开口道:
“教授,如果我没记错,您优秀学生的作品今年好像也获得了奥斯卡提名,难道不值得提及?”
他知道学院派对自己那套电影工业化体系,带着天然的排斥,总觉得少了些艺术本该有的纯粹。
可张华的《浪客剑心》拍摄,同样是借助港岛的工业力量。
他的表达意思很明显,你不能搞双标啊!
张华上前一步,适时解围道:“卢卡斯先生,久仰大名!比起斯皮尔伯格先生的作品,我在商业和艺术平衡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按常理,三次因成绩不佳被南加大电影学院拒之门外的斯皮尔伯格,本不该出现在这场校友聚会中。
今晚两人结伴而来,显然是乔治·卢卡斯要力挺这位志同道合的好友。
这份情谊,在场的人都心照不宣。
而张华本就对《浪客剑心》冲奖不抱过高期待,此番示弱,不过是顺势而为。
斯皮尔伯格闻言,眼中先掠过一丝淡然笑意:
“张先生太过谦虚了,我特意看过你的作品,那些融合了东方美学的视觉表达,实在让人印象深刻。”
张华微微一笑,语气表现的诚恳:
“能得到您这样的评价,是我莫大的荣幸。说实话,至于我的作品,能够在外语片中角逐,对我而言已是最大的肯定。”
话锋一转:
“反观斯皮尔伯格先生的作品,得到全球观众的认可,它理应摘下最佳桂冠的杰作。”
这番话显然说到了斯皮尔伯格、卢卡斯的心坎上,两人脸上不约而同露出一丝友善的笑容。
哥伦比亚没有对东方导演的作品,投入太多的资源宣传。
现在原主都公开说放弃竞争大奖,同为南加大校友系的势力自然也无需再为难,反而多了几分好感。
乔治·卢卡斯会意地点头,语带双关地说起:
“像张先生这样融合东西方电影美学的作品,正是好莱坞最期待的新鲜血液。”
他目光特意扫过在场的几位评委会成员,“我们相信奥斯卡一样需要展现其全球化视野,接纳友好东方国家的优秀电影人才。”
这番心照不宣的对话,让现场凝滞的氛围瞬间明朗。
原本持观望态度的南加大校友与学院派评委们,纷纷交换眼神,眉宇间露出若有所思的神情,看向张华的目光也多了几分认可。
当人群稍散,霍华德·苏伯借着举杯的机会,向张华投来赞许的目光。
“你身上又多了一点让我感到欣赏”
导演声音里带着难得的暖意,“不是你们的东方内敛谦虚的性子,而是你懂得在恰当的时候,展现最恰当的姿态。”
张华眼底掠过一丝与他年龄不符的深邃:
"我亲爱的导师!西方有句古话“欲戴皇冠,必承其重。”
他望向还在忙着交际的两个身影,声音低沉而清晰,“在接过桂冠之前,总要学会如何托住它的重量。”
霍华德教授微微一怔,随即露出会心的微笑。
……
校友聚会的热闹尚未褪去,第二晚张华便驱车赶往哥伦比亚影业为奥斯卡冲奖举办的交流酒会。
相较于南加大校友聚会的学术气息,这里更显名利场的浮华。
水晶灯折射出璀璨光影,衣香鬓影间觥筹交错。
好莱坞的制片人、导演与学院评委们三三两两聚集,低声交谈着今年的奖项归属。
酒会中央,《甘地传》的导演理查德·阿滕伯勒无疑是最耀眼的存在。
这位英国导演身着笔挺的黑色西装,被众人簇拥在核心,脸上挂着温和而自信的笑容。
《甘地传》作为今年奥斯卡的最大热门,包揽了最佳影片、最佳导演等多项提名,早已是舆论眼中的“获奖大热门”。
阿滕伯勒自然成为全场焦点!
张华端着一杯香槟,缓步走上前,“理查德先生,您好!您的作品让我感受到对历史的敬畏与人文关怀,让我深受触动。”
理查德闻言,转过身来,眼中带着礼貌的好奇。
当身边人低声提醒张华的身份与提名奖项时,他脸上取而代之的是真切的笑意:
“张先生,久仰大名!你的作品我也有所耳闻,一部充满东方韵味的作品,在好莱坞实属难得。”
美英合拍且以英语为主的《甘地传》,本就不符合最佳外语片“非英语对白为主、境外制作”的评选规则,与张华的竞争赛道完全错开。
既无利益冲突,反多了几分同行间的惺惺相惜,关系自然坦荡而融洽。
一番客套寒暄过后,盖尔·贝尔曼拉过张华,声音压得极低:
“说实话,对比起来,我更喜欢你的电影!”
面对盖尔的无效夸赞,张华一笑而过。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