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不只三连才有,也不只独立团才有,从正规作战转到敌后抗日根据地建设的很多部队都有。
战略方向很明确,就是到敌后去。
但战术问题,不能一概而论,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要不然就是打呆仗。
后世人所看到的敌后战果,那都是根据地军民经历过血与火的洗礼,一步一个血脚印踩出来的。
其间损失了多少,根本无从说起,这也成为某些别有用心的人攻击的借口。
此时的日军,占领豫北才不到一个月,对于战略要地与县城之外的情况所知不多,完全没有预料到八路军对此局面也有些束手束脚。
打,打不起大仗,根据地建设,也才有个雏形,还谈不上支撑战场,更勿论掀起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
这些都需要时间。
但时间站在哪一方,现在还不好说。
八路军需要站稳脚跟,把广大农村地区建设成自己的根据地,以提供兵员、物资补给和用以隐蔽自身的‘丛林’。
鬼子需要加强统治,把占领区真正变成自己的资源来源和产品倾销地,农村自然不会放过,粮食,棉花,矿产,以及市场。
当然,以小日本的工业来论,占领区只会成为吸血地,他那点可怜的工业,会被战争拖垮,连满足自身需求都难,只能在这里倾销纺织品。
让赵保胜不得不佩服的是,陕边区顶层的眼光毒辣,一眼就看到了关键:以鬼子的体量,完全占领是个笑话,我就是要插到你身后,搅得你吸不动血,搅得你还得往里大量投入,最终拖垮你。
至于战术,可以慢慢摸索,慢慢总结,在战争中学习战争。
赵保胜有些‘先知’的眼光,但不多,甚至都不是主动学来的,都是从小到大听来的或者视频里看来的。
因此他知道的,都是些‘喜闻乐见’的战例,比如割电话线打通信兵,比如埋地雷打麻雀战,比如卸一截铁轨回来打刺刀。
这些东西在胡义眼中,是上不得台面的‘胡子’的打法,但他不知道,赵保胜所知的这些,都是战争中总结出来的打法。
此时,胡义正靠着石头对着火堆打盹,对面的赵保胜,正和三连长郝平凑着脑袋说话。
马良和小红缨也凑在那边,不时还发出‘嘿嘿嘿’的笑声。
赵保胜对郝平也是印象不深,但当遇到三连时,却感受到了不同。
郝平的水平赵保胜不懂评价,但人家积极主动没架子,听说他给二连出过主意二连没听,就打听那主意是啥。
赵保胜不是圣人,人家热情,他也热情,出主意没问题,但作战细节他不懂,需要三连自己商量。
于是一群人围着火堆开始商量。
赵保胜的主意,都是后世总结的小队模式,用不到那么多人,就和孩子捣乱一般,就趁你不注意给你来一下,打到了最好,打不到,那就打不到好了。
火堆边,连赵保胜都不太清楚的军事民主“诸葛亮会”开得热火朝天,赵保胜的主意,捅开了窗户纸,让困于传统战法的三连,开了天眼:谁说打鬼子只能挖战壕伏击?
光说电话线,三连就打算长期‘吃’,割完了这里,明天再割那里,今天打了通信兵,诶,我明天偏不打了!有本事你每个电线杆派兵守着!
赵保胜捂脸,后世要不是改光纤,连国有大公司都受不了偷线贼!
你能想象吗?工地上正在开夜班抢工期,特么通着电的主电缆能被偷了!
别惊奇,这是赵保胜的切身之痛……
关于各个村里汉奸的事,都不用赵保胜说,开了窍的三连自己都想出办法来了:外围放人,队伍进村,要是有人出村报信,外围逮住就行,至于真汉奸还是被胁迫,总有办法弄清楚。
赵保胜也跟着乐,中国人从来就是智计百出,稍微起个头,甭管‘馊’不‘馊’,主意总不会少。
他给郝平说,队伍出了村,再从外面绕回来再走一遍,一个连变两个连……郝平直呼内行!
当然,他还不知道,在三连人眼里,赵保胜除了是个搞物资的能人,现在还成了个‘会打仗’的。
小红缨也跟着乐,老赵这馊主意,真对味儿!
割电线的事,得天亮再说,老赵说电线要看,有些可能会电死人,不能乱割。
但进村子吓汉奸,夜里或许更方便?
憋屈了几天的三连,连夜出发,打算把县城南边附近地形已经摸清楚的一些村子,通通过一遍!
其实这办法极简单,三连人多,一个排村外拉开,主要防着县城方向。
大部分人,进村,就唱着抗战歌儿多走两遍,出村再灭了火把悄么声绕路返回,再进村,装成连绵不断的队伍过境,就不信村里真有汉奸能忍住不想立功!
赵保胜给提醒了个细节:从西边开始,往东走,进村也是西进东出,显示咱八路往东,奔着铁道线去了!
就这样,三连开始行动。
唱歌,赵保胜不擅长,三连也没几个擅长,都和军训拉歌一样,扯着嗓子唱,翻来覆去就那几首,唱得荒腔走板,还没过完第一个村,嗓子哑了的都不止一半……改喊口号吧。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