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姓嘛,大家都是混生活,人家敢带这么多纸制品出城,那肯定是有把握。
赵保胜直接凑过去瞧。
很粗糙的黄草纸,还有有切割成圆形的毛边纸,也有刻透的孔,还有泛紫红的粗糙印刷品,花里胡哨的人物……一扎扎一捆捆。
这尼玛是迷信用品!
纸钱,黄纸,以及冥币!
赵保胜不知道的是,就陕甘宁边区,1943年进口物资(指外来商品)前八大类中,就有迷信用品,超过文化用品的比重!
呢吗民间纸的最大用途竟然是用来烧?!
要知道,那是43年了,此时,38年,占比只会更高。
中国人,向来看重祖宗,祭祀不会少,祭祀用品也自然不会少。
鬼子占领中原,也禁绝不了被占土地上的人祭奠自家祖宗,纸钱冥币,在市场上的份额自然不低。
赵保胜立刻就找到了出城要带什么东西了。
冥币啊!
冥币单面印刷,反面还是可以做记录的嘛!
黄纸和纸钱本身没印刷,写字儿容易被人发现。
赵保胜啊赵保胜,你可真是个小机灵鬼儿!
他打听到这些东西来自哪里,又问了价,贩运这东西出城竟然还能挣钱!
不错不错,又有挣钱新路子了。
至于火柴之类的东西,上次问过杂货铺,老板肯定在城外有货,到时候直接城外交易。
老李采购清单上的物资,其实根据赵保胜判断,除了布匹这种东西,大部分都可以在城外找到采购的地方,只是还没摸到门。
赵保胜对粮食缺口的担忧,其实有些过了,独立团联系了各处工作组,得到的信息是,鬼子扫荡和搜索队抢粮,损失惨重的大户并不太多。
平民百姓家的存粮本来就有限,地主富农被搜索队勒索过后,手里还是有足够的粮。
但,赵保胜的建议,独立团还是准备着手实施,毕竟可能遭饥荒的更多是平民百姓,说不定地主富农正等着穷人借粮度饥荒呢。
人力资源,后世只是老板们嘴里的耗材,可在这个时代,代表着生产力,代表着经济能力。
不说别的,只要有粮,以工代赈喊老百姓来山里开荒垒梯田,就能握住最大的胜利保障:人力。
兵员,粮食,物资,都得依靠人,依靠人的劳动。
所以采购清单里,粮食仍然是大头,有限的资金更多的是放在杂粮和豆类以及种子上,荒年能活命,就是最大的善政。
赵保胜进城第一件事,就是找上次客栈的掌柜,他托人家给打听租房的事,成交就给一块钱法币的‘劳务’费。
事情很顺利,客栈掌柜去约了房主,下午见面看房。
赵保胜看时间充裕,先把药材给卖了,背篓里除了赵保胜专门留的党参,都清空了。
党参不算特别贵重,但他挑的都是品相好的,包了起来,打算作为给金春秀的谢礼。
不管人家什么身份,对小红缨的爱护那是没看出假,该谢。
春秀楼门口,赵保胜没见着金妈,管事的去了又回,婉拒了他,反而告诉他,小丫头的鞋备好了,等哪天出城再来一趟,这鞋子城门口可能会拦,到时候管事的给送出去。
赵保胜没想到,这金妈这么上路子。
点头哈腰,说下次带孩子进城再来看金妈,赵保胜转身之后,脑子里仍然在盘算,这是有啥事?想图谋小丫头?
小红缨这丫头这么讨人家喜欢?自己有时候都嫌得头疼。
琢磨半天,人家好像也没什么意图啊,算了不想了。
下午见到了房主,一起看房。
这家的院子,是从人家手里收来的,嗯,就是这么说的,房主没说自己身份,但赵保胜感觉出来些汉奸味儿。
房子本身还行,两间瓦房,院子很小,但有口井。
房子位置很糟糕,东边是鬼子的那些大院高墙,南边院子贴着吉田商社仓库的北墙,这个季节只能下午晒一小会儿太阳。
难怪便宜,县城里的小院,起码得五块钱,他这才开价两块。
赵保胜仔仔细细地检查了房子,这种砖瓦平房,和后世的基本一样,仅有些细节比后世精致。
然后开始挑毛病。
房主倒没有太不耐烦,挑毛病还价的,才是真正想租的。
屋顶瓦片里已经长草了,很久没有清理维护,他赵保胜得处理,降两毛。
大屋炕里很久没有清理,得找人清理,降两毛。
门窗松动,窗户纸缺失……
房主不肯降租,但在赵保胜的纠缠下,答应头一个月减半。
赵保胜又说这会儿不是月末月初,差半个月,他得等等再租。
房主有些烦了,答应只押一个月租金,可以等下个月给。
连介绍的客栈掌柜都烦了,答应只收五毛钱的介绍费,保费(租房保人的钱)就算了…
赵保胜这才掏钱。
毡帽里掏一块,腰带里掏两块,口袋里两块,鞋里再抠五毛……诶哟,这个抠门样子,没法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