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辽民安置策

作品:回到明末做皇帝|作者:老老王的梦|分类:历史|更新:2025-11-03 14:33:06|字数:10182字

第一节:流民潮涌

辽东,春寒料峭中透着一丝不寻常的躁动。宁远城外的官道上,开始出现三三两两的逃难百姓,他们扶老携幼,面黄肌瘦,眼中满是惶恐与绝望。

王磊站在城楼上,用望远镜观察着这些流民。作为现代人,他深知流民问题的严重性——不仅是人道主义危机,更是社会动荡的导火索。

"参将大人,"守城千总前来禀报,"今日又有三百余流民抵达,多是来自广宁、义州一带的百姓,说是建奴洗劫了他们的村庄。"

王磊眉头紧锁:"安置在何处?"

"暂时在城南空地搭棚安置,但...人越来越多,粮草医药都紧缺。"

王磊立即下令:"开仓放粮,先保证不饿死人。军医营分派人手,防治疫病。"

但他知道,这只是权宜之计。流民数量每日增加,很快就会超过宁远城的承受能力。

下城后,王磊直奔督师府。洪承畴也在为流民问题焦头烂额。

"...已有万余流民聚集城外,每日还在增加。"洪承畴叹道,"朝廷赈济迟迟不到,城内存粮也只够维持月余。"

王磊沉吟片刻:"督师,末将有一策,或可解此困局。"

"哦?快讲!"

"末将以为,当以工代赈,组织流民垦荒屯田。"王磊道,"辽东地广人稀,荒地众多。若组织流民开垦,既可解决生计,又能增产粮食,充实军需。"

洪承畴眼睛一亮:"妙策!但...如何实施?"

王磊早已深思熟虑:"可推行'屯堡联防制'。以百户为单位,建屯堡聚居,开垦周边荒地。屯堡间互相呼应,既可防建奴骚扰,又能互助生产。"

他详细说明:流民中壮丁负责垦荒和防卫,老弱妇孺从事纺织和养殖;官府提供种子农具,收获后按比例分成;屯堡按军事化管理,平时生产,战时自卫...

洪承畴越听越喜:"好!此策甚妙!就由王参将全权负责!"

王磊却道:"此事需多方协作。末将推荐一人协助:周婉宁周小姐。周家精通物流经营,可解决粮种、工具等物资调配。"

洪承畴立即同意:"准!本督这就下令。"

王磊雷厉风行,立即开始行动。他首先在流民中选拔人才,发现许多人是原辽东军户,熟悉当地情况,更有不少工匠和读书人。

最让他惊喜的是,遇到一个叫范文寀的读书人,竟是范文程的堂弟,因不满后金统治而南逃。

"范先生通晓建奴内情,正是可用之才。"王磊立即重用范文寀,让他负责流民登记和人才选拔。

周婉宁也全力配合。她调动周家资源,从关内运来大量粮种、农具和日用品,更利用周家的商业网络,为屯田产物寻找销路。

"参将大人此策甚妙。"周婉宁赞道,"以工代赈,化负担为资源,实乃治国良策。"

王磊苦笑:"只是权宜之计。要彻底解决,需恢复辽东安定。"

在众人努力下,第一个屯堡很快在宁远城南二十里处建立。王磊亲自命名为"安民堡",取安定民生之意。

安民堡按王磊的设计,既是民居又是堡垒。外围筑土墙,四角设箭楼;内部规划整齐,住宅、仓库、工坊分区明确;更有水井、医馆、学堂等设施。

流民们看到希望,踊跃参与。壮丁们垦荒筑墙,妇女们纺纱织布,孩子们也帮忙做些轻活。一片荒地上,很快出现生机勃勃的景象。

但困难也随之而来。最大的问题是安全——后金骑兵时常骚扰,抢掠粮草,掳掠人口。

"必须加强防卫。"王磊对戚良道,"请戚百户训练屯民自卫队。"

戚良立即着手,从流民中选拔青壮,教授基本战技和警戒方法。王磊还调拨部分淘汰的军械给屯堡使用。

一日,安民堡传来急报:大队后金骑兵来袭!

王磊立即率天雄营驰援。赶到时,只见屯民自卫队正依托土墙顽强抵抗。虽然训练不足,但士气高昂。

"将士们!随我杀敌!"王磊大喝,率军从侧翼突袭。

后金军没料到明军来得如此之快,顿时陷入混乱。天雄营新练的鸳鸯阵发挥威力,很快击溃敌军。

屯民们见王磊亲自来救,更是士气大振,纷纷出堡助战。后金军丢下数十具尸体,狼狈逃窜。

"参将大人!"屯长老跪地叩谢,"若非大人及时来援,安民堡恐已不保!"

王磊扶起老人:"老丈请起。保卫百姓,是我等本分。"

他查看伤亡情况,发现屯民死伤十余,多是因缺乏训练和经验。这让他更加决心要强化屯堡防卫。

回到宁远,王磊立即找周婉宁商量:"屯堡防卫不足,需加强装备。但军械昂贵,朝廷拨款不足..."

周婉宁嫣然一笑:"大人忘了周家是做什么的?军械粮草,周家都可解决。只是...需要些回报。"

王磊正色道:"小姐请讲。"

周婉宁道:"周家可提供装备,但屯田产出,周家要有优先采购权。此外,屯堡工坊产品,周家可代为销售。"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回到明末做皇帝》,方便以后阅读回到明末做皇帝第7章 辽民安置策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回到明末做皇帝第7章 辽民安置策并对回到明末做皇帝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