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李成梁族裔

作品:回到明末做皇帝|作者:老老王的梦|分类:历史|更新:2025-11-03 14:33:56|字数:11770字

第一节:铁岭遗孤

寒风如刀,卷起漫天雪沫,将广宁卫城裹在一片肃杀之中。总兵府议事厅内,炭火盆噼啪作响,却驱不散杜松眉宇间凝结的冰霜。这位号称"杜黑子"的辽东猛将,此刻正伫立在巨幅舆图前,粗大的手指重重按在铁岭卫的位置,花白的虬髯因紧咬牙关而微微颤动。

"建虏又增兵了。"杜松声音低沉如闷雷,目光扫过厅内众将,"探马最新急报,镶蓝旗主力已移至开原,距广宁不足二百里。阿敏那厮,怕是开春就要动手。"

参将王宣躬身禀报,脸上满是忧色:"总兵,我军在广宁仅驻兵八千,城防年久失修,多处箭楼坍塌。粮草仅够半月之用,士卒面有菜色,怨声渐起。更麻烦的是,城中流言四起,说李成梁将军的族人大多已投建虏,动摇军心啊!"

杜松冷笑一声,拳头猛然砸在案上:"杨镐那个老书生?他巴不得俺们这些武将都死绝!去年请饷的折子至今未有回音,如今又要去求他?"说着深吸一口气,强压怒火,"传令各营,即日起加倍哨探,夜不收派出百里。所有士卒取消休沐,集中所有火油、金汁。妈的,老子倒要看看,他阿敏有没有胆量来碰广宁卫!"

厅内众将面面相觑,人人面带忧色。谁都知道,如今的辽东军早已不是李成梁时代的精锐之师。自萨尔浒惨败后,明军士气低落,防线一退再退。欠饷已达半年,许多士卒面有菜色,盔甲兵器残破不堪。更要命的是火药短缺,火铳手每人仅配发十发药子,平日训练只能以空铳操练。骑兵的战马瘦骨嶙峋,粮草不足时甚至要以树皮草根充饥。

"总兵,"游击将军赵率教迟疑道,"铁岭卫失陷后,李氏族人四散逃亡。听闻李如柏将军的公子李遵祖,如今下落不明,若是投了建虏..."

杜松猛地转身,眼中寒光乍现:"放屁!李成梁老将军镇守辽东三十年,威震边关,他的子孙岂会甘心投虏?李遵祖那小子,某见过,骨子里流的是李家的血,宁死不会降虏!"

正当气氛凝重之际,辕门外突然传来一阵骚动。守门士卒的呵斥声、兵器碰撞声、马蹄践踏雪地的声音混杂在一起。杜松眉头一皱,正要派人查看,却见亲兵匆匆入内禀报:"总兵,辕门外有一青年求见!浑身是伤,说是...说是李成梁将军的后人!骑着一匹瘦马,马背上还驮着个重伤的老兵!"

杜松浓眉一挑:"带进来!"

片刻后,两个亲兵搀扶着一个衣衫褴褛的青年走进议事厅。那人约莫二十出头年纪,面庞黝黑,浑身血迹斑斑,左臂用布条草草包扎,还在渗着血。但身姿挺拔,眼神如鹰隼般锐利。尽管满身风尘,仍掩不住将门之后的英气。他背上还负着一个用油布包裹的长条物件,看上去十分珍重。

"罪臣李遵祖,拜见总兵大人。"青年推开搀扶,单膝跪地,声音沙哑却坚定。他抬起头时,额角一道新鲜的刀伤还在渗血,但目光如炬:"末将历时三月,辗转千里,从建虏控制区逃出,特来投奔总兵。途中遭遇建虏巡逻队七次,亲手斩敌首级十二颗。同行的老家将为掩护末将,身中数箭而亡..."

杜松仔细打量来人,只见他腰间佩着一柄破损的腰刀,刀柄上刻着的"李"字依稀可辨——这正是李成梁亲军的制式佩刀。青年背上那个油布包裹,隐约可以看出是一面军旗的形状。

"你有何凭证?"杜松沉声问道,目光如刀。

李遵祖从怀中取出一枚虎钮银印,印上刻着"辽东总兵官李"六个篆字:"此乃先祖成梁公官印。铁岭陷落时,家父命我携印突围,曰'李氏可以死,不可以降'。"说着又解下背上包裹,露出一面残破的军旗,旗上绣着的"李"字已被血污浸透,"这是铁岭卫城破时,末将亲手从旗杆上摘下的战旗。旗上有二十七处破口,每一处都是为我李家挡箭的忠勇之士的血!"

杜松接过银印,手指抚过刻痕,不禁动容。这枚银印他再熟悉不过,当年李成梁镇守辽东时,这枚印信象征着辽东的最高权威。再看那面军旗,虽然残破,但旗面上的血迹和刀痕,无言地诉说着最后的血战。

"起来说话。"杜松语气缓和了些,"铁岭如何失陷?细细道来。"

李遵祖站起身,眼中闪过痛苦之色:"去年八月,建虏三万大军围城。我父率军民死守四十日,粮尽援绝。城破之时,家父自刎殉国,临终前命我携印突围,嘱我'守住李氏荣耀'。"他声音哽咽,"末将率三百亲兵死战突围,沿途屡遭建虏追杀,到广宁时,只剩末将一人..."

厅内一片寂静,唯有炭火噼啪作响。众将无不面露悲戚,想起李成梁时代辽东军的辉煌,再看如今颓势,皆唏嘘不已。

杜松长叹一声,拍拍李遵祖的肩膀:"李家满门忠烈,朝廷绝不会忘记。你既来广宁,今后就在某帐下效力,重振李氏威名!"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回到明末做皇帝》,方便以后阅读回到明末做皇帝第86章 李成梁族裔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回到明末做皇帝第86章 李成梁族裔并对回到明末做皇帝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