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龙江扬帆
长江之畔,龙江宝船厂旧址,历经百年沧桑,此刻却重现了令人心悸的沸腾景象。时值初冬,江风凛冽,卷起阵阵波涛,拍打着重新加固的石砌码头。空气中弥漫着桐油与松脂的浓烈气味、新锯木料的清香、以及远处铁匠工棚传来的叮当锤击与焦煤气息。放眼望去,十里江岸,帆樯如林,舳舻相接,无数舰船停泊或正在建造,俨然一座浮于江上的巨城。这庞大水师的核心,是新近落成的"靖海都督府"衙署。衙署临江而建,高三层,飞檐斗拱,气势恢宏。门前广场,车马皆需验看三重腰牌方可通行,顶盔贯甲的亲兵日夜巡梭,眼神锐利如鹰。正堂之内,不见文房雅玩,四壁悬挂巨幅《江海防务全图》、《东海瀛海图》、《西夷舰船图样》,其上以朱墨详细标注航道、暗礁、潮汐、炮台。地上铺设青砖,留有沉重靴印与缆绳拖曳痕迹。数张宽大柏木案上,堆放的并非文书,而是码放整齐的航海罗盘、六分仪模型、舰船图纸、火炮射表、以及各类海情塘报。空气中弥漫着海水、焦油、铁锈、皮革以及一种久经风浪的老水手特有的咸腥气息。
袁宗第,这位新任的靖海都督,正凭栏立于望楼之上。他年近四旬,面容粗犷,肤色古铜,一双虎目因长年面对海风而微微眯起,却锐利如鹰。他并未穿着华丽铠甲,而是一身靛蓝水师战袍,外罩防水油布斗篷,腰间挎着一柄镶嵌珍珠贝的鎏金弯刀,浑身散发着百战水帅的悍厉之气。袁宗第,福建泉州人,早年追随郑芝龙纵横海上,精通水战,熟悉东西洋航路,后因与郑芝龙意见相左,转投李自成麾下,负责操练水军,曾在洞庭湖、鄱阳湖与明军水师周旋,屡建奇功。李自成接受招安后,其部众被整编,袁宗第因其卓越的水师指挥才能、丰富的海战经验以及对舰船火炮的深刻理解,被王磊看中。
那是一个月前,在南京国公府的书房内。王磊推心置腹:"袁将军,素闻你精通水战,熟悉海务。如今朝廷重建水师,需一大才统辖。江南财赋,半赖海运;北伐大业,更需水师输送策应。西夷舰船横行海上,倭寇不时侵扰,没有一支强大水师,我大明海疆难靖!将军乃当世水战奇才,若愿出任靖海都督,整训水师,我当倾力支持,要人给人,要船给船,要钱给钱!待水师建成,将军当为海上长城,扬我国威于万里波涛!"袁宗第本就有意重归海上,见王磊诚意拳拳,抱负宏大,当即慨然应诺:"承蒙国公爷看重,宗第愿效犬马之劳!必为大明练出一支无敌水师!"王磊大喜,当即授以"提督长江水师诸军事、靖海都督"之职,赐尚方剑,节制东南各省水师。
此刻,袁宗第正召集麾下主要水师将领、船政官员、及各司管事议事。堂下十余人,大多面色黝黑,身形精悍,衣着便利,煞气逼人,皆是原郑家军中的海战头领、沿海宿将或王磊派来的参谋军官。
"诸位!"袁宗第声音洪亮,带着闽地口音和不容置疑的决断力,开门见山,"国公爷将重建水师、屏护海疆之重任交付我等,此乃莫大信任!如今水师初建,百废待兴,然时不我待!虏寇水师虽暂退江北,然其仍在重整;西夷舰船游弋外海,窥我虚实;倭寇不时侵扰沿海;东南漕运,乃京师命脉,不容有失!未来北伐,粮饷兵员亦需水师输送策应!我等肩上,干系重大!"
他拿起案上一份墨迹未干的《水师整备纲要》,目光扫过众人:"当前要务,首在整合现有船只,去芜存菁。参军司即刻会同各营,清点所有可用战船、漕船、民船,依其大小、完好程度、航速快慢,重新登记造册,分为等次。所有老旧不堪、朽坏难修之船,一律拆解,木料充作它用。可用之战船,按福船、广船、沙船、海沧船、苍山船、车轮舸等型制,分门别类,编入序列。漕船、民船中体量坚固者,登记在册,战时征调,充作运兵、运粮之辅船。"
一名原太仓水寨的副将面露难色:"都督,如此汰选,恐舰船锐减,且各营旧部盘根错节,恐生变故……"
"怕什么!"袁宗第一拍桌子,"船贵精不贵多!老子一条好船,顶十条破船!谁不服?老子这口刀跟他说话!营里的老油条、兵痞,有一个算一个,都给老子清理出去!愿意好好干的,留下!想闹事的,军法队的鬼头刀正好渴了!半月之内,这事必须办利索!各营把汰下来的船、留下的船、能战的船,造好册子,报上来!少一条,老子唯你是问!"
"其二,招募与训练水手士卒。"袁宗第加重语气,"以往水师士卒,多系募夫,良莠不齐,怯于风浪,疏于战阵。今须彻底更张!着令各营,淘汰老弱,另募沿海、沿江熟识水性、不畏风浪之健儿,尤以闽、浙、粤籍渔民、船户为佳。新募水手,需经严格操练:辨识风向、操帆掌舵、泗水潜渡、船上格斗、火器施放,皆需精通!另设水师学堂,聘老水手、西洋工匠授课,传授航海、天文、制图、炮术诸科。"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