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进入《诛仙·青云》上映的第四周。
按照一般电影市场的规律,电影上映的前三周是最佳票房收割期,第四周就要进入票房大幅衰减的时期了。
再加之美西方传统势力和院线持续的挤压,《诛仙》在海外市场的排片率终于跌破了10%的心理关口。
在许多地区的影院里,甚至一天只能见到零星一两场的《诛仙》放映,还都安排在非黄金时段。
受此影响,《诛仙》海外单周票房进一步下滑至 1.7亿美元。
然而,就在海外市场一片黯淡之际,华夏国内市场的持续爆发力,再次让世界见识到了东方力量的崛起!
在官方背书和民众自发支持的强大合力下,《诛仙》在国内的票房走势,竟然实现了罕见的二次逆跌!
单周票房攀升至10亿人民币,约合1.3亿美元。
这股强大的内生动力,硬生生地扛起了《诛仙》的全球大盘。
最终,《诛仙》第四周全球票房报收刚好过3亿美元大关。
并且以极其微弱的优势,再次力压迪士尼大作《海底总动员2》的2.9亿美元,第四次蝉联全球周票房冠军!
消息传回,迪士尼总裁气的差点儿吐血。
迪士尼今年的两部A级制作大片一起狙击《诛仙》,却被接连斩于马下,这也太丢人了!
他立刻向公司下达严厉指令,要求不惜一切代价,下周必须夺回周冠军位置。
而此时的派拉蒙总部,却是一片欢腾。
《诛仙》在受到如此严厉打压的情况下,居然连续四周霸榜。
这不但狠狠打了好莱坞传统势力的脸,还变相提升了派拉蒙的品牌地位。
伊万卡一声令下,小罗伯特唐尼,斯佳丽,克里斯埃文斯等一众漫威巨星们,纷纷在推特和新媒体账号上对《诛仙》发表祝贺。
泰勒也不甘落后,在推特上为《诛仙》大唱赞歌,旗下阿黛尔,lady Gaga等一众大牌歌星也相继发文祝贺。
《诛仙》声势响彻全球。
相比于国外的热闹,国内更是一片沸腾。
凭借这四周的累积,《诛仙·青云》的全球总票房已经正式突破了 20亿美元大关!
这不仅是电影本身的一个辉煌里程碑,更是华夏电影史上首部达成此成就的作品。
消息传回国内,举国沸腾,不管是不是影迷,网民们纷纷在陆羽和熊猫的微博下留言表达祝贺。
微博主页上,“诛仙票房破20亿美元,暂时位居全球第四!”的话题也是热度空前,评论破百万!
与此同时,在熊猫短视频平台上,一种新的舆论趋势开始悄然发酵,并逐渐形成风暴。
越来越多来自北美、欧洲的年轻用户,开始用拍摄视频表达他们的不满。
“为什么我们这里的电影院《诛仙》排片这么少?我连续三天都没抢到票!”
“隔壁厅放《侠盗一号》,明明空了一大半座位,我们这边想看《诛仙》却没有场次,院线是瞎了吗?”
“这根本不是市场行为,这是赤裸裸的歧视和打压!我们想看什么电影,应该由我们自己做主!”
这些真实的声音,通过熊猫短视频的放大和传播,开始猛烈冲击西方主流媒体构建的叙事壁垒。
与此同时,在陆羽舆论机器的有意引导下,另外几部好莱坞大片的口碑也开始出现下滑,其票房后劲已经明显不足。
电影公司投入巨资的头部项目,未能达到预期收益。
而配合打压《诛仙》的院线也发现,几部好莱坞大片并没有带来太大收益。
反而因为他们拒绝了大量想看《诛仙》的观众,而导致整体上座率和收入严重受损。
传统好莱坞联盟内部,院线与制片公司之间,也开始出现了细微而真实的利益裂隙。
时间进入第五周,随着陆羽不遗余力的宣传攻势。
其他几部好莱坞大片《侠盗一号》、《神奇动物》、《海底总动员2》的热度迅速下降,上座率大幅度下滑。
而《诛仙》因其过硬的口碑和被压抑的观影需求,导致其稀少的场次几乎场场爆满,一票难求。
终于,在迪士尼某些领导的授意下,一些唯利是图的院线,便开始动起了歪心思——偷票房。
他们“挂羊头卖狗肉”,明明放映的是《诛仙》,却在出票系统上将其记录为《海底总动员2》或《星球大战》的场次。
将本应属于《诛仙》的票房收入,算到其他电影头上。
这样既能迎合高层对《诛仙》的打压,又能为院线带来实惠,赚取《诛仙》带来的高上座率收益。
对于这一点,迪士尼高层自然是心知肚明,只不过全都装聋作哑罢了。
然而,纸是包不住火的,而且陆羽也早就防着这一手了。
很快,就有海外观众在社交媒体上曝光了一些院线偷票房的情况。
他们晒出电影票和观影记录。
“我明明看的是张小凡和陆雪琪,为什么票根上是尼莫?”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