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一刀那一躬鞠的很深,像是要把自己这些年的傲气都折进去。
林小鱼赶紧往旁边让了半步,伸手扶住他的胳膊,没让他真的拜下去。
“刘师傅,你这是干什么。”
林小鱼的声音不大,但很清楚,“咱们都是厨子,琢磨的都是锅里的事,分不出什么高低。你的刀工,我这辈子都学不来。”
这话倒不是客气,那道“火龙吐珠”,光是那份雕工就足够厉害了。
刘一刀被林小鱼扶着,慢慢站直了身子,涨红的脸也缓和了些。
他看着林小鱼,眼神里有不好意思,也有佩服,最后都变成了一声长长的叹气。
刘一刀什么也没再说,只是又对着林小鱼拱了拱手,转身默默的退出了雅间。
那背影,看着有点落寞。
刘一刀一走,雅间里死一样的安静立马被打破。
周掌柜的脸色比刘一刀还难看,嘴唇哆嗦的想对田二井说点什么挽回的话,却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他身后的几个厨师更是大气不敢出,看向林小鱼的眼神,已经从之前的不屑和看热闹,变成了敬畏。
他们今天算是明白了,什么叫真人不露相。
“咳!”田二井摇着扇子,打破了这尴尬的气氛,脸上又换上了那副不正经的笑容,“好了好了,正事办完了。小鱼,你可算帮我出了口气。走,我带你尝点真正的好东西去!”
周掌柜还愣着,连忙上前,声音都有点发抖:“井公子,酒宴已经备好了,都是按您的吩咐…”
“不吃了不吃了,”
田二井不耐烦的摆摆手,“在一品锅吃东西,吃的是个排场,没意思。今天,我带小鱼尝尝京城真正的味道。”
田二井根本不给别人说话的机会,拉着林小鱼就往外走。
翠儿赶紧跟上,路过那道几乎没怎么动过的“火龙吐珠”时,她忍不住回头多看了两眼,觉得有点可惜。
一出了一品锅的大门,外面的热闹和热气立刻扑了过来。
叫卖声、马车声、行人的说笑声混在一起,充满了生活的气息。
田二井像是换了个人,整个人都放松下来。
他把那把玉骨扇往腰间一插,撸起袖子,熟门熟路的带着林小鱼拐进了一条不起眼的小胡同。
“京城好吃的,都不在那些大酒楼里。”
田二井一边走一边说,很是得意,“那些地方是给官老爷们摆谱用的,咱们老百姓爱吃的,都藏在这些小巷子里呢。”
翠儿跟在后面,看着窄小的巷子和两边灰扑扑的墙,心里直犯嘀咕。
这位国舅爷之子的爱好,还真是特别。
走了没多远,一股奇怪的酸味就钻进了鼻子里。
翠儿的脸立刻皱成了一团,下意识的用袖子捂住了鼻子。
“什么味儿啊,这么冲!”
林小鱼也闻到了,那是一种发酵过的、带着豆腥的酸味,很特别。
田二井却像是闻到了什么好吃的,眼睛一亮,加快了脚步:“到了!就是这儿!”
巷子口,一个老婆婆支着个小摊,几张小木桌,几个小板凳,坐满了人。
摊上就一口大锅,里面是灰绿色的汤汁,旁边摆着一摞摞炸得焦黄的圆圈。
田二二井很熟的跟老婆婆打了声招呼:“王奶奶,老样子,三碗,多加焦圈儿!”
他找了张空桌,拿袖子擦了擦凳子,招呼林小鱼和翠儿坐下。
翠儿看着那锅颜色古怪的东西,一脸的抗拒,脑袋摇的像拨浪鼓:“公子,这…这是什么呀?能喝吗?”
“这可是京城的宝贝,豆汁儿!”
田二井一脸神秘的笑,“喜欢的人特别喜欢,讨厌的人碰都不想碰。小鱼,敢不敢尝尝?”
林小鱼看着那些喝豆汁儿的人,有的配着焦圈,有的就着咸菜丝,一个个都喝得满头大汗,脸上是很满足的表情。
她倒是来了兴趣。
很快,三碗豆汁儿和一盘焦圈儿就端上来了。那股酸味更浓了。
翠儿离得远远的,一脸准备赴死的表情。
林小鱼没急着喝,她先是闻了闻,然后用勺子舀起一点,仔细看了看。
她发现这汤汁不算浑浊,酸味下面,还有一股淡淡的豆香。她学着旁边人的样子,拿起一个焦圈,掰成小块泡进碗里,然后才小心的喝了一小口。
刚一入口,一股强烈的酸馊味直冲脑门。
但那股味道很快就散了,留下的是一种很醇厚的、带着回甘的豆香。
味道很复杂,但并不难喝。
“怎么样?”田二井很有兴趣的看着她的反应。
“很特别。”林小鱼又喝了一口,慢慢品味,“绿豆发酵,取的是其中的酸味和酵香。这东西要是用来发面做点心,效果肯定很好。比用老面头发酵出来的面团,质地会更细,还带着一股清香。”
她脑子里已经开始盘算起来,想着怎么把这种发酵的方法,用到自己的面点里去。
“噗——”田二井一口豆汁儿差点喷出来。
他看着林小鱼,像在看一个怪物。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