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顺匆匆离开莫氏香阁,他被迫知道了一个惊人的秘密,皇帝还有皇长子生活在宫中,而皇后让他在适当的时机对皇帝讲明此事。
王顺可以拒绝,但如果拒绝,他就得罪了皇后,况且他和郑贵妃关系并不好,这应该也是皇后选择他的原因。
之前郑贵妃对宫人苛责时,王顺曾经救下过几人,郑贵妃虽然没有对王顺下手,但也不喜他多管闲事。
此时郑贵妃一党正偃旗息鼓,但福王是她的倚仗,而如果大皇子现身,并在皇后支持下成为太子,郑贵妃就永无翻身之日了!
这确实是个好机会,王顺能抓住的话,就成为未来太子甚至天子现身的功臣。
王顺苦笑着,想不到出宫一趟摊上如此大事。
同样摊上大事的还有曲迦音,皇后要曲迦音向皇帝陈情郑贵妃之前是如何迫害宫人的,刚刚那位名叫荷花的宫女带来了更多的证据,还有证人。
凌霄看着王顺仓皇走远。
曲迦音重新回到了雅间里。
“曲大人演技当真了得。”
“凌总旗过奖了。”
宫女荷花是皇后派来的,皇后已经有了不少郑贵妃为非作歹的证据,但需要借由外人之口说出。
庆贺皇帝非常不喜皇后,已经多年未去皇后宫中。
之前皇后曾经指出过郑贵妃的问题,但被郑贵妃反咬一口,说皇后以权谋私。
庆和皇帝非但没有处罚郑贵妃反而更加冷落皇后,此后皇后一直隐忍不发。
这次趁郑贵妃失势,大皇子在皇后及众臣的支持下现身,就有望取代福王成为名正言顺的太子。
于是皇后给荷花和凌霄下达了口谕。
之后就是曲迦音和王顺的“偶遇”了。
这一日,庆和皇帝坐在龙椅上,太监王顺正在给他梳头。
庆和皇帝看着铜镜中自己因朝堂之事而憔悴的面容,忽见王顺正将一缕白发藏于手心。
他轻轻叹了口气,唤道:“顺儿啊……”
王顺连忙躬身:“奴婢在。”
庆和皇帝笑着说:“不用藏了,朕老了,有白发也不是一天两天了。”
王顺赶忙说:“陛下春秋鼎盛。”
庆和皇帝望着远处,自言自语道:“这些日子宫里的事,让朕心神俱疲。朕想早日定下太子人选,但是只要一提福王,大家就吵个不停,朕累了……”
王顺梳发的手微微一顿,并未立即回应
“朕知道他们不喜欢绮瑶,可是朕只有福王这一个儿子啊……”
王顺低垂着头,继续给庆和皇帝梳发,然后戴好冠。
庆和皇帝说:“朕一直想,朕这一辈子是不是只有一个儿子了……”
王顺下定了决心,突然跪地说:“奴婢有事要禀明陛下,陛下您……还有一位皇子在世。”
庆和皇帝听闻此言,感到非常震惊:“你说什么?”
王顺说:“奴婢也是这几日才知晓,陛下确实还有一位皇子,就在这宫中,只是……”
庆和皇帝站起身:“只是什么?”
王顺叩头之后继续说:“只是顾虑陛下不愿与其相认,今日奴婢见陛下为子嗣担忧,才斗胆说了出来。”
庆和皇帝皱眉说:“荒唐!朕的儿子,朕岂会不愿相认,快,快宣他来,朕要见他!”
见周围众人还呆立在那里,庆和皇帝大声说:“一个个都聋了吗?朕要见朕的儿子!”
不久之后一位老太监牵着一个瘦弱的小太监走了进来。
老太监伏地请安,小太监也照样请安。
老太监伏在地上并未起身:“奴婢有罪……实在是不得已,才让皇子扮成这般模样。”
说着,他转过头对小太监说:“殿下,快把这身衣服换下来吧。”
庆和皇帝盯着那个孩童的脸,这个孩子眉眼之间和自己很相似,和福王也有相似的地方,但过于瘦弱了。
小孩子懵懵懂懂地要解开内侍服。
庆和皇帝走过来一把抱住他:“你……是朕的儿子。”
皇长子抬起头,带着迷茫与惶恐:“陛下,奴婢……”
庆和皇帝抱紧了他:“不要再称奴婢了,你要称呼朕为爹爹,你是朕的儿子……”
伏地的太监老泪纵横,周围人也被这场面感动得拭泪。
内侍带来皇子穿的衣服,庆和皇帝亲自为他穿上。
小孩子仍带着懵懂稚气,此前只隐隐察觉自己与其他内侍有所不同,如今知晓,自己有爹爹了。
庆和皇帝后来得知这个瘦弱孩童不仅是皇子,更是皇长子时,心中泛起波澜。
他认下了这个儿子,细细询问其出生与成长的经过,回忆起年轻时临幸宫女并抛诸脑后的荒唐往事。
庆和皇帝看向皇长子的生母沈氏,多年来提心吊胆的日子,让她苍老了许多,只眉眼间依稀保留着当年的清秀。
他对沈氏没有太多感情,有的只是愧疚,于是封其为静妃,还赏赐了大量珠宝与婢女。
皇长子现身的消息很快在朝堂激起千层浪,不少大臣纷纷上奏,力主立皇长子为太子。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