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三章

作品:我竟然是白骨精|作者:我乃女王大人|分类:其他|更新:2020-02-13 00:37:59|字数:8772字

而且需要说明,冯梦龙编纂的“三言”超越了前人汇辑话本的成就,启发了后来数以百计的拟话本小说的创作,由此造成了明末以至清初拟话本创作极为繁盛的局面。

更重要的是,“三言”本身以其思想性和艺术性,在所有话本、拟话本小说中处于群峰之巅的地位。

还有就是凌蒙初,字玄房,号初成,别号即空观主人,浙江乌程(今浙江吴兴)人。

他在青壮年时期过着风流才士、浪荡文人的生活,五十五岁时出任上海县丞,六十三岁升任徐州通判并分署房村。

在1644年正月,李自成农民军进迫徐州,他抵抗不降,最后呕血而死。

凌蒙初所在的家族乌程凌氏是当时颇有盛名的书刻家,又与创造着名的“闵版”的出版世家乌程闵氏世代姻亲。

因此凌蒙初是在浸染着商业气息的浓厚文化氛围中成长的。

凌蒙初一生也十分爱好通俗文学,他的作品除“二拍”外,还着有杂剧《虬髯翁》,编有戏曲、散曲集《南音三籁》等,共约二十多种。

“二拍”是凌蒙初最好的作品,主要是根据“古今来杂碎事”加工创作而成,故事大都有来源,但在原书中仅是旧闻片段,而凌蒙初则对这些素材进行生发改造,写成富有时代气息的生动的故事。

正如近人孙楷第先生所说的那样,凌氏的拟话本小说“要其得力处在于选择话题,借一事而构设意象,往往本事在原书中不过数十字,记叙旧闻,了无意趣。

在小说则清谈娓娓,文逾数千,抒情写景,如在耳目。

化神奇于臭腐,易阴惨为阳舒,其功力亦实等于造作。”

凌蒙初的“二拍”产生的直接原因之一是“三言”的编纂和畅销。

凌蒙初在《拍案惊奇?序》中感慨当时小说创作的“荒诞”、“亵秽”,认为“独龙子犹氏所辑《喻世》等书,颇存雅道,时着良规,一破今时陋习”。

凌蒙初创作“二拍”的另一原因是科场的失意,《二刻拍案惊奇》自序说:“丁卯之秋,事附肤落毛,失诸正鹄,迟回白门。偶戏取古今所闻一二奇局可纪者,演而成说,聊舒胸中垒块。”

《拍案惊奇》成书于天启七年(1627),第二年由尚友堂坊刊行问世。

《二刻拍案惊奇》刊于崇祯五年(1632),“二拍”各四十卷四十篇,实存小说共七十八卷七十八篇。

至于“二拍”的思想内容的话,怎么说呢,与“三言”相比,“二拍”同样广泛地反映了各阶层人们的现实生活。

但所有的生活图景都是透过凌蒙初的视角反映的,浓重地染上了他个人的观念和性格的底色。

凌蒙初是带着强烈的愤世嫉俗的不平之气,尖锐地审视当时世界的。

因此“二拍”反映的世界与人心几乎处处疮痍,故事叙述充满着深刻的忧愤和尖刻的讽喻。

像是“二拍”以肯定的态度描写了商人无比膨胀的发财欲望。

《拍案惊奇》的首卷就是《转运汉巧遇洞庭红,波斯胡指破鼍龙壳》,描写命里“有巨万之富”的文若虚,时运不到,件件生意都折本,突然时来运转,碰着就发大财。

不值钱的“洞庭红”桔子让他发了一笔不小的意外之财,偶然间捡着一个好玩的破龟壳,竟然使他眨眼之间云里雾里成了巨富。

包括像是海外贩卖盈利可观,以此反映了明代海外贸易的规模。

而且从文若虚身上,我们还可以明显看到资本主义经济萌芽和发展过程中,商人们那种渴求一本万利、横财暴富的心理,以及为此而不惜投机冒险的性格特征。

作品对经商过程的描写也非常生动,如买卖双方的讨价还价等,都能使人产生如临其境的感觉,从而加深对当时商业活动的了解。

比较起来,“三言”中认为工农商士平等,但在讲述商人故事时仍然强调道义,崇尚金榜题名。

而“二拍”中,商人不仅在物质上成为社会的主人,而且在精神上也代替了原来文人、贵人的主角地位,商人还甚至看不起读书人。

《叠居奇程客得助,三救厄海神显灵》写徽州商人程宰做生意折尽了本钱,无面目回乡,只好在外帮人管账。

后来他得到了海神的指点,采取囤积居奇的手段,四、五年间就由十几两银暴发为四五十万两银子的巨商。

当然,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写海神不是给程宰现成的财富,而是给他传递商业信息,教他经商之道,要他“自去经营”。

在作者看来,这样取得财富是正当的,是值得称赞的。

而且程宰的致富之路,正是当时多数商人的理想之路。

可以说这个故事真实地表现了当时商人思想的特点,反映了商人活动的本质的东西。

如果说《转运汉巧遇洞庭红》中文若虚的发财还是天赐机缘的话,那么,《叠居奇程客得助》就是自觉地利用商业信息和囤积居奇的手段而发财致富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我竟然是白骨精》,方便以后阅读我竟然是白骨精第一百七十三章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我竟然是白骨精第一百七十三章并对我竟然是白骨精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