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章 羽翼渐丰

作品:谋明天下|作者:风中的失落|分类:历史|更新:2018-11-20 10:32:53|字数:6110字

卢发轩身为吏部员外郎,有很多机会知晓其的情况。

卢发轩信函之,建议吴宗睿也可以找到户部员外郎史可法了解相关的情况,毕竟户部掌控钱粮的支出,史可法可以知晓更多的情况。

不过吴宗睿没有采纳这个建议,如此机密的事情,吴宗睿不敢让史可法知晓,史可法其人,讲原则,可惜做事情优柔寡断,当断不能断,如果让史可法知晓了此事,日后还不知道会惹出什么大麻烦。

收到了卢发轩的来信,吴宗睿变得忙碌起来,催促廖儒和刘宁加紧对军士的训练,适当的时候,可以放弃一些押运的任务,宁可少挣一些银子,也要让军士尽快形成强悍的战斗力,特别是那些进入军时间不长的辽东汉人。

一个多月之后,大凌河城将要爆发惨烈的战斗,这场残酷的战斗,进一步动摇了大明王朝的根基,让大明王朝这座腐朽的大船,加快了下沉的步伐。

五个月之后,等莱兵变将要爆发,登州、莱州乃至于青州,陷入到一片恐慌之,大明王朝在登莱兵变的事件面,损失更加的惨重。

这一切,吴宗睿都是清楚的。

巨大的机遇已经摆在面前,历史惨烈和壮烈的一幕幕,即将出现,作为见证者,吴宗睿绝不会放过如此难得的历史机遇,他要利用这一次重大的历史事件,最大限度的壮大自身的实力。

七月旬,卢发轩再次来信,告知吴宗睿,大凌河城的修筑出现了问题,兵部尚书梁廷栋,因为品『性』和『操』守方面的问题遭遇到弹劾,被皇罢免,内阁对于修筑大凌河城的决定也产生了怀疑,认为大凌河城过于的偏远,难以驻守,可暂缓修建,兵部尚书、蓟辽督师孙承宗,远在宁远的蓟辽督师府,无法干涉到内阁的决议,而一直不支持修筑大凌河城的辽东巡抚邱禾嘉,听闻了朝廷的风声之后,撤掉了大部分驻守大凌河城的辽东边军,仅仅留下一万名班军,由锦州总兵祖大寿以及副将何可刚指挥。

听闻内阁商议暂缓修筑大凌河城的建议,孙承宗连忙给皇和朝廷写去奏折,言明修筑大凌河城的重要『性』,可惜皇压下了奏折,没有发给内阁商议。

看到卢发轩写来的信函,吴宗睿突然之间产生了一丝的冲动,他差点提笔给卢发轩回信,告知大凌河城的重要『性』,朝廷务必派遣辽东边军驻守尚未完工的大凌河城。

不过理智战胜了情感,吴宗睿没有写这封信。

因为大凌河之战,兵部尚书、蓟辽督师孙承宗承担了所有责任,被迫辞职致仕,自此,辽东失去了最为能干和熟悉情况的统帅,局势一天天恶化。

历史的进程依旧在朝着原有的轨迹前行,吴宗睿的穿越,尚未产生大的影响。

吴宗睿很清楚,凭着他如今的地位和能力,没有资格去改变一切。

大凌河之战将要爆发,等莱兵变也将要出现。

唯一不同的是,吴宗睿已经深陷其,由旁观者变为了亲历者。

现如今的信义押司,因为兵力的迅速扩充,战马、军械、弓箭等等,都出现了短缺,短时间之内是无法筹集的,而且在青州境内,吴宗睿也不敢明目张胆的大量购买军械。

吴宗睿倒不是特别着急,他很清楚,机会在四个多月之后。

如果把握了机遇,战马、弓箭、火器、粮草等等,可以源源不断得到。

至于说信义押司的实力壮大了,可能引发皇和朝廷注意的事宜,吴宗睿倒是没有过多的考虑,面临如此重大的历史机遇,有些事情不可能考虑那么详细,先做了再说,车到山前必有路。

连续三天的时间,吴宗睿将自己关在厢房,不允许任何人打扰。

地火盆里面,有不少稍微灰烬的纸灰,偶尔进入厢房的曾永忠,看见了这些纸灰,感觉到怪。

喜欢谋明天下请大家收藏:(www.zuiaixs.net)谋明天下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页目 录下一章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谋明天下》,方便以后阅读谋明天下第二百一十章 羽翼渐丰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谋明天下第二百一十章 羽翼渐丰并对谋明天下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