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怎么从琉璃到玻璃

作品:匠心大宋|作者:兰陵钺|分类:历史|更新:2018-11-25 23:13:47|字数:5654字

蔡行不安好心,但琉璃作坊属于烧钱,万两银子都流水般,玩不起,幸好蔡行的作坊,能作起步参考。所以高登宁可忍受屈辱,苦心工艺方面的突破,压力很大。

高登手里有几千两银子买镜片早用进去了,没钱啥也不行。

水晶母石一块就得用上千两银子,还不算加工费,不当家不知柴米贵,要知道那时代银子有多稀少啊,而绝对纯净的水晶更稀少。

这就是高登要生产纯净玻璃的初动力,他向他爹借钱,软磨硬泡又得了几千两银子,但把一年的零花钱支出去了!

这也就是高俅宠溺,太尉挣一年的俸禄是不低,但是都是粮米、布等的,换白银上哪儿换去?

而高俅亦喜欢花钱,他喜欢收藏好刀,喜欢美女,这太尉家这地主家也没余粮啊!

小说里不是笔上随便一写,几万两银子就有了吗?什么玻璃,什么蒸汽机就被做出来了?

而他呢?做梦也没这么做的。

作坊热气扑面,烤得人难受极了,到了工匠们面前,后面一个热炉子刚出来一炉子琉璃器物,是几个如意,还瓶子,不少人在忙呢,但是最终能做出来当真正用的器物的,要几十个里出一个最好的。其余的多是残次品。

但,那些原料可都是从很远地方采来的,价值相当不菲,一把火,基本上把钱都烧没了,然后从几百几十件里挑出来一件成色好的,其余的都要敲碎重做。

重做的只能当成瓦片,就是琉璃瓦,剩下的才叫琉璃器,这样的千难万苦做出来的一件两件琉璃器物,才价值这么贵。成为宫廷之中极为稀少的国宝。皇上也不见得有几件。

烧致器物的工艺,在江南景德镇久有传承,瓷器是我国的古老工艺,当时世界各国都会花银子来买。这有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还有汗水。绝对他们才是大宋主人。匠心拥有者。

吴能在衙内给他看了望远镜之后,他太期待衙内能按说的,做出来替代水晶片的望远镜,希望望远镜大量出产,他积极主动的问一个老工匠:

“您是老师父吗?您来给咱家衙内讲讲,怎么炼制琉璃?”

“哦……高衙内……您真愿意听我们讲这些?”

蔡家工匠这个是领头的一位,是一个五旬上下的老师傅,人都叫他“老李头”。

这位双目炯炯有神的老师傅干这个有年头了,手上身上都是火花烧到的痕迹,干这行的就得天天和火打交道,脸通红是被烤的,他不太相信那么大的衙内,太尉的儿子能亲自过来,还离他这近:

“衙内,这老工艺做熟练也简单了,先做模子,然后用琉璃石加上琉璃母,原料磨成粉混在一起混均匀了,送进这炉子里高温烧制,出来后研磨抛光,便是琉璃器了。这是老祖先给我们留下来的手艺,从范蠡那时……”

高登听得头晕目眩:“古法琉璃,确实有,和玻璃是两回事,我还要搞清楚两者区别和联系吗?请问师傅,您,想炼制好器物的关键在哪里?”

“哦!这个不怕告诉你,大家也都知道,一个是火候,一个是配方。”

“火候,配方……”

“火候就是炉火烧到什么程度才能开炉,往里放原料……这都是代代相传的经验。”

“就是温度呗,要做个温度表不就知道了,还是绝活?”高登不以为然。

“什么度?”这老工匠一头雾水,白了他一眼,“看火候,我师父就教了我五年。我也是又学了五年,才判断极准,这是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绝招!”

“啧。”高登暗笑,有个温度表……哎,这世界连温度的概念都没有吧?

“那,配方呢?”

“配方更要保密了。“

老工匠和高登话不投机,走开了。

高登点头,他还真恰好了解一些,正是那次去国外旅游参观欧洲玻璃器物手工艺,自己查百科知道的。

只是看到了那些蓝色、绿色的琉璃器物时,不由得一愣,看来怎么去颜色,这就是难点了。

“想要做纯色、透明的琉璃,”高登又虚心找这老工匠讲教,“您说我应该怎么改进工艺,或者把什么配方改一下?”

这位工匠被磨得摇头:“琉璃手工艺是老祖先传下来的,哪有您要的?”

“真没有办法吗?”

“没有。”老工匠的脾气还真倔强,胡子都撅起来道,“衙内您别为难小人了,告诉你了,真没有。”

“衙内,”吴能道,“要能行蔡行能让您过来?他都算计好了。”

“教会徒弟饿死师父,琉璃母配方也不外传,要么是蔡行定的,要么早就有这规矩!”

“唉,改变颜色的二氧化锰,没有可怎么办呢?古法琉璃关键在哪儿?

吴能问:“衙内,我有句话不知道当讲不讲,就是,如果您这个琉璃不成功,那就改别的项目吧?”

高登当然不愿意认输:“我想从这个老人身上入手,问清楚他的琉璃母秘方里,关键决定颜色的东西到底是何物,咱们能够破解了,就会成功。另外,温度光是个人控制,是不是做出个温度表来更好?”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匠心大宋》,方便以后阅读匠心大宋第38章 怎么从琉璃到玻璃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匠心大宋第38章 怎么从琉璃到玻璃并对匠心大宋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