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可怜蔡行无计可施

作品:匠心大宋|作者:兰陵钺|分类:历史|更新:2018-11-25 23:14:04|字数:5658字

高登的玻璃产业,建了个新作坊,或者直说就是工厂,这事业算有条不紊的开展了起来,但是,需要时间,光是原料运输,凑齐就得十天半个月,再说,比例多少,还得实验呢,能成不能成,还是未知。

高登私下也在琢磨另外一个关键点:温度表,他始终得不到办法,这人回古代,很多东西就是一想的事儿,但真空白着手你发明出来,他又不是理工科的,一个经济学的学生,能做出温度表来?他头疼得很。

另外,他记忆里的温度表都是一百度,还是只有三四十度的,能测玻璃炉子的高温吗?

“衙内,您看我给您带来了什么?”这天,富安从南方老家回来了,带了一群人风尘仆仆但一脸喜气,“您看看!”

高登让人把富安带的大包小包的东西拿下来,看他身后还跟了一群穿着布衣的百姓:

“是什么?你这假期也没休完啊,不是让你回家半个月吗,才八天你走运河一个往返也够累的呀!”

“衙内这些人是我家人,他们住松江,”富安往这些人身上一指,最后直接拉过来一个,“您看,他们穿的不是麻衣吧?是棉衣!我不仅把棉花种子给您带来了,还带来很多机器,棉布,连人您看得起他们我都给带来了!”

“呀好啊,来的好!快,请到咱府里,摆酒款待他们!富安你好样的!”

高登对富安带来这些喜出望外,他一开始就打听,棉花纺织有没有,这是花了快一个月时间,知道真有了。

不用多夸张的夸奖富安,这个仆人已经高兴得不知道如何自己得意了。

他给别人当仆人,为了卑微的存在感,学了一口以假乱真的东京官话,把“阿拉”之类的吴侬软语深藏心里,现在再不用藏着了,因为衙内似乎特别看得起松江人。

至于他在那群老乡面前多有面子,不有那话“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嘛,这富安,大摇大摆的带着家乡人就去府里了。

“衙内,连您说的‘三锭纺车’我也给您找到了,各种机器,全给您划拉来了呢!”

“好!”高登太高兴了,这大概是他身份的力量,上面喜欢下面才会去网罗。

大宋已经有棉花和棉纺了但是大量兴起,却是在元明以后,因为什么东西都是慢慢才被人接受的,像三锭纺车这东西,也都是生产中人民大众的智慧,高登提前催化了一个产业,棉纺织业提前催发!

高登吩咐:“咱们家的田地,拿出来少一半做棉花地,传出话去,租咱们地的农家,用最好的条件,鼓励他们种这种作物!”

“行,衙内!”现在高登这位衙内,通过发明望远镜,大败梁山名将小李广花荣,因而名声大振,开始在他爹高俅面前都说一不二了。

当然,原来也宠。

棉纺织业,想发展起来需要时间,但无疑,棉布可比麻布好穿多了,市场极大!

现在差的,就是棉花的种子能好好种出来适合棉纺的花桃,这似乎还要一个物种进化的过程,这就可慢可快了。

棉纺业先放一边,有了三锭纺机,高家重开张的麻纺作坊可是迎来了一个技术大突破,纺织业有想通的地方。

磨刀不误砍柴工,没用十天,就织出来了接近原来两个月也没干完的活儿,周侗的事补充几万匹布的事,轻易的成了!

效率提升了,人们欢呼雀跃。

“把布放进去吧。”

“超过原计划有千匹。”

“给大家分了就好。”

高登这天让李左手、富安、林冲、鲁智深,这几位最凶猛的家伙,携带着足够的军步大摇大摆的去军械司,把布交上,把债还上,把替别人背的锅卸下来,这份爽快!

“你们……”东京军械司这地方负责的官员,竟然是李纲大人,他被官家贬官了,看见高登带人来交布有些不很理解,“衙内您从何处弄来这么多布匹,难道是您私人掏钱买来的?这又何苦啊!”

“大人……布是织的。”高登也没想到,李纲原来是朝里的四品御史一下子竟然被皇帝贬官成为一个小吏,没发配边远的海南,还多亏了高登托高俅向人求情,皇帝无能啊!高登简直无语了很久。

“衙内!从前对你有冒犯之处……”

李纲本来是倔强、坚强的文人,甚至开始还看不起高登过的,现在在高登面前,也只有感叹。

另外,他本来想秉公执法,要把周侗给关大牢,在高登的极力干涉下才没成,这么多天过去了证明周侗真是清白的,李纲也知道当初错了。

“李大人你放心,官家很快就能回心转意,您的那篇忧患意识的奏章,说的非常对啊,您会官复原职的。”

高登和李纲聊了两句,两个人竟然聊出来了一些共鸣。因为高登就是一个充满忧患感的人,他就怕几年后,金兵攻过来,宋都东京开封没李纲这样真正有骨气有能力的人守着,那毁灭也就是一下的事。

看着一车车卸下来的粗布,入了库存,销了老账,李纲在那一张文书上,盖了官用的大印他问: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匠心大宋》,方便以后阅读匠心大宋第46章 可怜蔡行无计可施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匠心大宋第46章 可怜蔡行无计可施并对匠心大宋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