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2章 不战屈兵

作品:帝国行|作者:督金卫|分类:历史|更新:2019-04-19 20:31:33|字数:6554字

“即便如此,永兴一地一百三十万斤铁产,如此岂不比整个中原还多!”谭乐道

“那谭大夫可否告诉本侯,若非晋人知道永兴产铁一百三十万斤,其缘何要图我永兴,长孙国又缘何要在今日强袭我永兴港,难不成是我王无道吗!”

“这……”

谭乐哑口无言,百里燕讽刺道:

“看来谭大夫也无话可说。既如此,臣恳请请大王就今日之事诏告万民,以正视听。”

“好,寡人准奏,长史高勋。”

“臣在。”

“以寡人与太子名义,即刻起草檄文,就今日晋国围城之事诏告天下,务必言明来龙去脉,使之真相大白,令世人不受晋人之蒙蔽。”

“臣遵旨。”

咸王只提晋国而不提长孙,并非说是长孙招惹不起,而是强袭永兴城一事咸国站不住理,以长孙国无赖秉性,闹起来咸国捞不到好处,这是其一。

其二咸国严重依赖长孙国通往西海的航运通道,其三,主要矛盾是晋国,而非长孙,将其气焰灭掉目的便是达到。

其四,长孙国好歹是自封的盟主,并得到了梁国的授意,打狗尚且需要看主人,眼下梁国的这顶帽子还是需要的,不能搂草打兔子,伤及梁天子的权威。

综合以上四点,不能把长孙国逼得太急,逼急了并不利于往后的政治格局和商业利益。

图一时之爽快,日后早晚要为当日一时之痛快埋单。

压服群臣,咸王下逐客令驱散百官,只留太子、高勋、百里燕、鼎炀侯、御史大夫、司典等人参政。

待百官退走,咸王看向李旭:

“御史大夫。”

“臣在。”

“李大人今日可都看见了?”

咸王语带深意,李旭心领神会:

“臣都看见了。”

“怎么做,不用寡人多说了吧。”

“臣明白。”

“明白就好啊,鼎炀侯。”

“大王有何吩咐。”

“此事由你与陔陵郡守和城府司马府,协理御史府、司典合办。”

“这……”鼎炀侯脸色为难,迟疑片刻又道:“大王,太尉执掌军情内务,这恐怕不合适吧。”

“寡人不是让陔陵郡府与城府司马府合办嘛,寡人没记错的话,陆敬是你鼎炀侯的人吧,他能听从郡府的调遣?”

“臣知道了。”

鼎炀侯失势多年,能在内阁占有一席之地,都是背靠江东、岁当、北海三郡豪强、贵族的利益输送,经永兴事变,利益集团间原本弥合不见的矛盾与关系浮出水面,咸王借李旭的手,要整治的对象恰是鼎炀侯羽翼下的一部分人。

借由此番永兴事变,既让鼎炀侯无话可说,又借鼎炀侯之手,铲除一部分地方权贵与豪强利益集团,达到削弱地方排除异己,巩固中央集权的目的。

咸王态度微妙的变化不禁让百里燕心生警惕,在他印象中,公孙岳事变的三年中,咸王性情变化温和,从未有过最近几年在内务上的雷厉风行。

然自从十年前开始,咸王性情大有变化,南征回国后的最近几年,比之从前更变本加厉。

削弱地方,打击权贵的同时,也不忘提防百里燕、鼎炀侯这些可谓是至亲的左膀右臂,不禁让人隐隐感到不安和畏惧。

吩咐鼎炀侯与李旭,咸王目光落向太子姜蛰:

“太子,今日之事太子怎看。”

太子心中六神无主,额头大汗淋漓,憋了好久鞠蹴说道:

“父…父王,永兴之事还应细查,给天下诸侯以交代。”

咸王目光冷冽,怒色在脸上起伏:

“细查,太子是要让天下诸侯细查是吗!”

“不不,儿臣不是这个意思。”

“那是何意!”

咸王厉声喝道,脸色骤然是黑到了谷底。太子大惊,期期艾艾语无伦次不知作何解,此时一旁高勋上前说道:

“大王,此番晋国以雷霆之势袭我永兴,满朝文武群臣百官皆猝不及防,太子也毫无准备,臣以为,此事不因迁怒于太子,还请大王明鉴。”

“臣以为高大人所言既是。”百里燕赞同道:“此事来得突然,太子并不知情,大王就此责难太子,有些偏颇了。”

“高爱卿、永兴侯都如此认为?”

咸王质问,百里燕道:

“臣以为,奸谋发于暗处,不为外人所知,故而不知者不罪。太子不知晋国密谋,晋王突然以雷霆之威发难,仓促间无以应付。臣也是秘密准备数月,才有今日化险为夷之举,籍此衡量太子过失,未免有失公允,还请大王明鉴。”

喜欢帝国行请大家收藏:(www.zuiaixs.net)帝国行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页目 录下一章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帝国行》,方便以后阅读帝国行第692章 不战屈兵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帝国行第692章 不战屈兵并对帝国行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