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9章 伐卫(3)

作品:帝国行|作者:督金卫|分类:历史|更新:2019-08-02 20:53:34|字数:6334字

“是啊……咸军来势汹汹,却无法洞悉其实,但隔着江仍能隐隐察觉杀气,此态绝非善事。”

杜锐勋隐隐感到事态的不妙,眼下正值中午,江面一片开阔,对岸尽收眼底,更别说还有望远镜,然而江泉城如此重要要冲,对岸却不见咸军任何动静。

按常理,两军对峙要冲必设重兵把手,如今各国均有火炮,隔江都能打到,咸军没有不在江对岸驻扎重兵设立炮兵阵地的道理,然咸军主力进入甘府数日,迟迟不见江对岸有什么动静,不免让杜锐勋感到不同寻常。

八月中旬咸军主力镇军全部抵达,预备兵增至六十万,百里燕着手扩充各镇兵力,加强整合。卫国气焰大为收敛,杜锐勋不仅停止继续向北攻击,察觉咸军异常后,火速抽回攻入房岭主力二十余万人,巩固德康防御,并向卫王求援。

咸军将大营扎于江边的阳都城中,阳都西距江边十里,北距泉河三十里,是扼控甘府内河的重要枢纽。

按道理如此枢纽之地,应该紧挨泉河与思水江交汇处筑城,然阳都西北泉河与思水江交汇处乃是一片滩涂,遍地淤泥,由于常年洪泛,两水相交之地每到汛期必被淹没。

咸国接管甘府之后大力疏浚河道修筑堤坝,这片洪涝淤地如今倒是成了名副其实的沃土,是甘府郡治下为数不多能达四石以上的好田。

不过咸国在东岸修堤,西岸的德康郡则要倒霉的多,由于卫国的穷奢极欲和治国无方,接管德康之后不仅未兴修水,还加速了当地生态破坏。

大量围湖屯垦,甚至沿内河屯垦,致使没到汛期,江水被东岸大堤阻挡后,只能向西倾泻,由此西岸经常是泽国一片,以至于汛期河面最宽处竟达到了六里地。

眼下正值仲夏,夏末秋初正是秋汛高发季节,百里燕琢磨着卫国人也在等着秋汛,妄图以秋汛阻挡咸军过江。

阳都帅府,百里燕刚从军中回城,向赵逊复命。尽管赵逊仍是主帅,然实际上是百里燕在越权指挥。一则赵逊有些力不从心,二则赵逊其实有些没章法,他从来没见过这么多的先进火炮,这么多杆枪,冷热兵器交替之际,他有些瞎抓无措。

三则赵逊是个极有有自知之明之人,他也清楚现在军中的结构比十年前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已经超出其自身能力的极限,因此此来无意指挥大军,他更想知道百里燕准备怎么打。

“百里副帅回来的正好,老夫正有事问你。”

百里燕径自坐下喝了口水说道:

“赵帅请说。”

“老夫听闻彤祥以南有一处炼炉,卫军在对岸布置有火炮,此事你可知道。”

“哦,此事在下一直知道,对岸有卫军各型火炮二百四十门,我已调十门迫击炮,四十门二十四斤炮,十五门三十六斤加农炮秘密部署炮兵阵地,开战之日,便能第一时间将卫军火炮尽数摧毁。”

“炼炉是去年投产,百里副帅既知今年与卫国开战,当初为何将炼炉置于江边,莫不是有意为之?”

“呵呵,赵帅明鉴,此生铁坊确实是在下有意而为之,目的便是为引出卫国火炮,好将之一举歼灭。”

赵逊捻着白须轻轻点头又说:

“此法倒是不错,可就是冒险了些,万一有个闪失,可是不小的损失啊。”

“赵帅放心,以我国如今百工技力与国力,即便再盖二三十座如此规模生铁厂亦是轻而易举。”

卫国在使用火炮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从部署在生铁厂对岸的炮兵阵地就可见一斑。

由于早期前膛炮的铸造精度、火药动力认知的缺失,以及观瞄手段的制约,前膛炮的射击精度差强人意,加之使用实心弹丸,命中率其实很低。

多数情况下都使用跳弹杀伤,既让弹丸与落地时呈一定切入角,继而在地面弹跳,就像打水漂一样。弹丸在地面弹跳的此数越多,距离越长,则杀伤的范围越大。

卫国尽管尚未掌握这一原理,但其为弥补前膛炮射击精度的缺陷,只能依靠弹丸密度来弥补,于是整出了一个“炮阵”。

喜欢帝国行请大家收藏:(www.zuiaixs.net)帝国行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页目 录下一章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帝国行》,方便以后阅读帝国行第1009章 伐卫(3)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帝国行第1009章 伐卫(3)并对帝国行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