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章说到,日军来袭,老爷子将他们引入迷雾,让他们见石碑,终是令得他们全军覆没。
却说老爷子接回雨漳之后,便对他道:“小漳,你不能一直留在这里,等你见识了剩下的这几个凶地,你也就离开吧,出去闯荡闯荡,见识见识,不然,你就得窝在这里一辈子……”
雨漳道:“难道,这种状况真的不能改变吗?”
老爷子摇头叹息:“前人先辈试了无数次,都没有成功,就证明了这个结果是很难改变的……”
雨漳力争道:“既然是很难,那就证明不是没有机会改变!”
老爷子豁然转身:“没错!有机会!但是,这个机会,是需要由我来找出的!是需要由我这个半截身子入土的人找出的!不是你!”
又舒缓语气:“你还年轻,还有无限的可能,但是我不一样,我已经是这个样子了,已经没有了生的光芒……”
雨漳却是道:“爹,你怎么能这么说呢?你若是……”
他话未说完,就被老爷子打断:“小漳,你不要劝我了,我意已决,不用多说了。”
雨漳却不听,还要再劝,老爷子却开始说起凶地事迹来:“今天我们要去的是被先祖称为‘无影废屋’的凶地。从这名字就应该听出些许信息,就是这屋子在太阳底下也没有影子,而这屋子很早以前就废弃了,不过因为其是凶地,没有被毁掉。你也应该知道,另一个太阳底下没有影子的代表就是古邺城的钟楼,好像还是古邺城八景之一。不过,咱们村子这废屋,可当真是凶残。”
轻出口气,老爷子继续讲述:“这无影废屋的凶残,体现在根本没有人能够在其中存活,我们的先祖,也不行!它是在河岸上,距离村子还是比较远的,也没有多少人过去。现在正好是白天,我们过去看看吧。”
而后,老爷子在前,雨漳在后,前往河岸。
……
……
村子虽然不大,可“附属”的河岸但是不短——这种附属并无证明,不过是按田地与河岸接触距离来算,足有几公里长,而无影废屋是在村子正北,也就是所谓北头。
与老爷子带雨漳去看河上鬼舟位置不同,这边是在树林边界,河岸觉突出些,虽是较别处显得荒芜,却也有一番风味。
无影废屋便在突出处,也不知何人所建,自有村子以来便有此屋,虽是看上去摇摇欲坠,却屹立千百年而不倒。
屋子前后各有一窗,却已破烂不堪,本来应该可以从此看到屋子内部,却不知为何不得一见,仿佛一层迷雾蒙于眼前。
屋门紧闭,却也显露老态,似乎一动就会倾颓。
雨漳所见,正是如此一间废物。
他细看去,果然是朗朗乾坤之下,不见半点影子,无愧其“无影废屋”之名。
老爷子道:“其实说来,无影废屋也是所有凶地之中最为安全的一个,毕竟,只要知道它的可怖,就不存在误入的可能。没有人愿意拿自己的生命开玩笑……”
又笑着说道:“这无影废屋和我们村子里的另外两间屋子合称为‘凶地三屋’,其中一个就是那间老屋,我们先祖称它为‘近古老宅’,而最后一间屋子,可以说是和雾中灯光同样恐怖的凶地,先祖称之为‘迷踪竹屋’……”
雨漳皱眉道:“无影废屋和近古老宅我是见识过了,就是不知道这迷踪竹屋又有何可怕之处?”
老爷子道:“我已经说了,迷踪竹屋是不小于雾中灯光的凶地,从来没有一个人进入之后能够逃脱的。你应该知道,咱们村子周边是有四片林子,一片树林,这里面是杨树、榆树、槐树等等都有,所以是树林,比较杂;一片是槐林,里面都是槐树,里面有一处凶地,是口古井,我就不多说了;一片是柳林,里面全是柳树,离我们村子最远,曾经小孩子们经常在里面打架;一片是桃林,是被树林、柳林、槐林包在中间,外人很难见到的,而那迷踪竹屋就在桃林中。”
雨漳立时反驳:“我小时候又不是没去过那些林子,怎么就没有见到那口古井还有迷踪竹屋?”
老爷子反问:“你小时候去过那些林子,你就见过我们家老宅吗?你小时候到过南地,就见过雾中灯光和坟上灯光吗?你小时候经常去河里玩,你就见过无影废屋吗?这些答案都是否,你凭什么或者说你有什么底气反驳我?”
雨漳无言以对,只得听着老爷子继续说道:“这迷踪竹屋的构造是很清楚的,必然是竹子所成,但为什么说它是迷踪呢?就是因为很难见到它,但是一旦见到,几乎没有能够逃脱的。我说几乎没有,是说有几个意外,其中就包括我。我曾经好几次见过迷踪竹屋,都因为能够前往阴界而得以逃脱。后来我才发现,迷踪竹屋、河上鬼舟、雾中灯光、无影废屋等等大部分凶地可能也是守护者,只不过是特殊的守护者,守着这里的东西,不使外露。”
雨漳却有疑问:“迷踪竹屋是在桃林中出现,但是村子东边大路又不是从桃林中间过去,怎么守得住?”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