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 最后的顽抗

作品:大魏宫廷|作者:贱宗首席弟子|分类:体育|更新:2018-05-14 06:38:28|字数:14736字

当时赵疆听罢后,笑谓麾下诸将道:“北燕、渔阳、代郡、上谷四军皆没,蓟城竟尚有抵御我军的斗志,诚然勇气可嘉!……话说,这个马括何许人也?”

不得不说,魏军诸将中听说过马括的,还真是寥寥无几,最终,还是降将司马弢代为介绍道:“马括此人,乃前上谷守马奢之子。”

“哦!”

赵疆这才恍然大悟。

事实上,当年赵疆率军与韩将马奢交锋前后,其实也见过马括,只不过这些年来马括担任蓟城的宫卫大将,很少出现在魏军的战报中,因此,赵疆一时间将其忘却了而已。

“这个马括,勇气可嘉,不愧是马奢之子!”

当时赵疆不吝言辞地赞誉道。

毕竟,赵疆对马奢是非常敬佩的。

但赞誉归赞誉,无论是赵疆还是韶虎、庞焕、屈塍等人,甚至是降将司马弢,都不认为马括能够挡住他三十万魏元联军。

因此,谁也没有将驻守涿城的马括太当回事。

待等到九月十五日,三十万魏元联军徐徐逼近涿城,而此时,以往驻守沮阳、渔阳的军队,包括昌平、安乐、广阳等地的县兵,皆按照厘侯韩武的命令,陆陆续续抵达涿城,使韩将马括麾下的兵力,逐渐增涨到近五万人——这已经是韩国王都蓟城眼下能调动的最后的兵力。

虽然这五万兵力在三十万魏元联军面前不值一提,但赵疆还是感到很惊讶,他原以为在击溃了上谷郡境内驻守的诸路韩国军队后,这个国家将彻彻底底失去反抗之力。

没想到,韩国居然又聚集了近五万人。

他不解地询问降将司马弢道:“既然仍有近五万兵力,何以此前不派往上谷郡?”

司马弢闻言叹息道:“若是末将所料不差,蓟城恐怕是将沮阳、渔阳一带的守军调到了这边……”

在听了司马弢的解释后,燕王赵疆这才恍然大悟。

他想了想说道:“既是马奢将军之子,本王当给予其礼遇。”

说罢,他亲笔写了一封劝降书,派人前往涿城,将这封书信交给马括,希望能劝降马括。

毕竟在赵疆看来,韩国已经覆亡在即,非人力所能扭转。

一日后,派出的士卒回到军中,向燕王赵疆复命:“大帅,马括拒绝投降。”

在经过那名士卒的讲述后,燕王赵疆这才知道,马括在收到他那封劝降书后,并没有太过激的表现,比如割下使者的鼻子什么的,马括只是很平静、但也很干脆地拒绝了此事。

对此,魏将庞焕冷笑连连,他觉得,马括或许就是第二个骑劫,自以为可以创造奇迹,以寡敌众击退他魏军。

因此他对赵疆建议道:“何必与那马括啰嗦,区区五万兵力,一战便可将其击溃!”

燕王赵疆想了想,虽然他有些遗憾未能劝降马奢之子马括,但他也不至于为了一人而将即将得到的胜利延后——对于他魏军来说,眼下只需击溃马括这支韩国最后的兵力,他魏军便可彻底攻占这个国家。

于是,赵疆立刻下令魏武军、镇反军、鄢陵军与元邑侯韩普麾下军队进攻涿城。

但出乎意料的是,魏军攻打涿城的攻城战,并不顺利。

原来,虽说马括麾下的韩国正军就只有五万,但这并不包括那些自发保家卫国的民兵——就像在魏国面临国难之际,魏王赵润一份征兵檄文便聚集了二十余万魏国男儿,而如今,厘侯韩武颁布的檄文,同样激起了数万韩国的男儿。

而涿城,就仿佛魏国的山阳、大梁,在马括的带动下,全城韩国男儿皆踊跃登城防守,为击退魏军英勇牺牲,众志成城之下,魏军几番败退。

从一开始的不以为意,到后来的恼羞成怒,魏军的兵将们被打出了火气。

这也难怪,毕竟魏军上下普遍认为,当他们在上谷郡击败了骑劫所率领的十几万韩国精锐后,他们已然将这场战争的胜利摘下,可没想到,当他们发兵蓟城,正要去摘取最终的胜利果实时,这个马括不知从哪里冒了出来,死死挡住了去路。

明明胜利在望,却被马括挡住,可想而知魏军兵将们心中有多窝火。

然而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在长达三日的攻城战中,除河内军坐镇范阳并未调动外,集魏武军、镇反军、鄢陵军以及元邑侯韩普麾下十几万元邑军,竟打不下一个涿城。

甚至于,反被马括驻军扼守通往蓟城的要道,不得寸进。

这让刚刚取得「上谷郡大捷」的魏军感到颜面大失。

心中的羞恼,使得魏军终于认真了,在九月十八日前后,魏将韶虎、庞焕、屈塍,以及元邑侯韩普,他们终究被逼无奈,老老实实立营,然后砍伐林木打造攻城器械。

在经过了足足两日的准备后,魏军在九月二十日对涿城展开了新一轮的攻势。

可谁也没有想到,面对着魏军这场准备充分的攻城战,涿城军民表现出了不亚于魏军的悍勇,任凭魏军的抛石机如何轰炸城墙,任凭魏军的攻城车如何撞击城门,这座城池,依旧伫立不倒。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页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大魏宫廷》,方便以后阅读大魏宫廷第265章 最后的顽抗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大魏宫廷第265章 最后的顽抗并对大魏宫廷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