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章 宝珠大撒英雄贴

作品:侯门纪事|作者:淼仔|分类:都市|更新:2016-08-04 00:45:07|字数:22504字

加寿在军营里,也是长辈们热烈的话题。袁训对陈留郡王的话表示欣赏,殷勤地道:“等再回去,把加寿送给姐丈看两天,让你好好和她亲近。”

“咦,不对啊,”陈留郡王怔了怔神:“我得先陪我女儿,”把袁训轻推:“不用送来了,我自己没有女儿吗?我倒要去陪你的玩耍。”袁训主动往旁边让让:“我就说你其实不疼她。”

“有一堆人疼,不用我。”陈留郡王鄙夷。

他真的回家,也不是疼女儿的那种人,不过能及时想到自己还有念姐儿,也算难得。

袁训走向辅国公,再次要把周何花彭归还,辅国公想王爷今年都陪着外甥,虽然关安重伤也不妨事,也就收下。

……。

夜色深重,春天的夜晚风呼呼,不弱于北风。梁山王的帐篷算厚重的,点起的蜡烛也拂动不停。王爷坐在烛光下,淡黄明亮的烛光忽而往东,忽而往西,他的面容就在烛光下成为阴晴不定。

暗影轮流落在他脸上,但他的心情却不是阴晴不定。

喃喃细语,缓缓出来。

“和稀泥的本事?”这句对袁训的评语,是他的儿子萧观信中最爱写的。三两封信中,就有一封对着父亲骂袁训。今天打得正痛快,姓袁的又跑来,结果没痛快。今天逮到太子党中的谁谁正要揍,姓袁的跑来…。

梁山王重新审视袁训此人,眸底全是沉思。

袁训是辅国公的外甥,随母独自到京中。对这一点,梁山王没有多想。他的眼线也在京中,都说他是淑妃的同乡,淑妃又是中宫的同乡,同乡见同乡,引见到太子门上,顺理成章。

这个人独得太子重视,才是梁山王今天花点儿功夫,推敲袁训的主因。让他用一句话表达的话,梁山王想赞叹的说,太子殿下是慧眼。

王爷有好些年没有回京,上一回奉旨回京中,太子殿下还稚嫩年青。梁山王由儿子和幕僚的信来推断未来储君的品行,今天又从袁训身上深刻感受到,殿下是天生的人中龙凤。

只看太子殿下用的人,就都不一般。

用柳至,是柳宰相一家,太子妃一族,是势必要笼络的大家。

用苏先,早些年就让梁山王啧啧有声,认为殿下手段与别人不同,雏凤之声已清扬越出。

袁训到军中的时候,梁山王是放在心中的。石头城大捷,不是袁训一个人的功劳。是萧观起意,袁训的调度,尚栋的好主张,太子党的英勇无畏,这里面缺一不可,梁山王当时并不多加关注袁训。

太子党名声在外,没点儿不一般的手段,枉为太子党。

只有今天,在生死关头,袁训不惧不怕,镇定安抚马匹的执着,让郡王们震撼一把,也给梁山王心中刻上一道痕。刻上一道叫袁训,绰号太子门下的印痕。

梁山王不会担心袁训在军中对他不利,他几十年圣眷不衰,揣摩上意这一条上,比郡王们都强。梁山王甚至知道不管袁训有多英勇,太子不会把这样的人久放在军中。

文探花,武将军,这样的人最适合放在高处为高官。烛光之下,梁山王凝眸,已经花足心思在想这事。

他是从都察院出来的,难不成还回去当御史?

工部在六部中相对权柄弱,太子不会让他去工部。

刑部?也有可能。

吏部,他现在武将出身,虽然是文探花,径直去吏部难以服众。

兵部?也有可能,但资历太浅。

户部管钱粮去么?那可是个肥缺儿。不过现在户部两侍郎,全是柳家的人,柳宰相家正一门鼎盛,轻易换人朝野不安。

春风总是不经意的从帘外进来,似在窥视帐篷里尊贵的这个人想心事。

白天才有一仗,晚上梁山王能余暇中沉思,不是这王爷犯懒,是他为儿子的一片心思。王爷老了,虽还没有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时候,今年在京中也流露告老之意。

他要为自己的儿子挪位置,虽然提出来之前,也知道以萧观资历不足以服众。那干子郡王,随便出来一个,都可以把萧观耍得团团转。

但父慈爱子,是这样的道理。梁山王并不指望袁训能在军中帮萧观,毕竟王爷还要再干些年头,估计袁训比他走的还要早。但为了萧观,早早揣摩这些年青人,早对以后朝中官员安置有所心知,是件必须做的事。

花一个晚上来想袁训,梁山王心底放的,只有他的宝贝儿子。

……

还有人,和梁山王一样,也在此时此刻寻思着袁训。

一望无际的草地,夜色黛黑,草色也近乌色。在人的眼中,绿油油现在是乌油油,润滑感觉并没有改变。踩在上面,跟大帐中毡垫一般儿柔软。

繁星明亮,远山如不可知的深渊,银河深邃似银丝带,月儿在其中淡而又淡。

山坡后面,几个人隔开各有几步,静静站着。阴影中见不到他们的面容,但东安郡王的虎头盔甲把他暴露,靖和郡王的猱金丝铸造的盔甲独特,也能分辨得清。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侯门纪事》,方便以后阅读侯门纪事第二百六十章 宝珠大撒英雄贴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侯门纪事第二百六十章 宝珠大撒英雄贴并对侯门纪事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