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迹无奈,“你们是把我架在火上烤了。”
方景瑜并不否认:“湛国公的宋清明也会出任一个副千户。”
陈迹记得先前说好的不是这个啊。奈何方景瑜根本不给他驳斥的机会,摆手道:“公爷让我转告你,既然有了那么大的决心,那就真正做些事情给他看看,不然就算拼了老命,他也会拦着你,甚至不惜对你实施最惨痛的打击。”
陈迹苦笑。
方景瑜又道:“十五过后,你随我一同去往登州,届时一应事务也就开始了。”
“对了,这个千户所的人,可以你说了算。”
陈迹回过神来,“一时半会儿,我也不可能招到这么多人。”
方景瑜道:“那是你的事。不过我可以给你个建议,你在青秀山的三百多户佃户,每家出一人不就是三百人了?郑家凹目前还没有离开的,也能凑出百多人吧。”
陈迹摇头道:“这些人我另有打算。”
方景瑜想了想也明白过来。
大昭有个特殊的“兵制”,以知根知底的“家丁”为基础成立的私人队伍,往往有能力的大族都会养一支。
陈迹大抵也打算搞一搞。
方景瑜并不再说话,他方家就有一支八百人的“突骑”,在辽东地面上是比较能打的了。如今掌握在他二叔手里,原本是要交到他手上,如今他被抽调任职水师,倒又隔远了一层。
如今大昭军队素质,那是差的连他们这些做将军的都看不下去,因而纷纷训练自家的“军队”,朝廷虽说明令不准,但数次提拔有识之士训练新军,结果都没什么实质的建树,最后也就默认了这些“家丁军队”的存在,甚至对某些掌握大权之人,更是不得不恩荣到由朝廷出银子养。
这些年凭此做大的不知凡几。
方景瑜这些既得利益者,心里也是阵阵隐忧。
方景瑜收起这些心思,正色道:“关于水师待遇,你有什么想法?”
陈迹转问到:“如今朝廷各兵种的待遇如何?”
“辽东各镇待遇较其余诸地好了一些,每月有八钱银子。”
言下之意,其余诸多地方的待遇都在八钱以下。
“另外各家募养的家丁,又都不一样。”
陈迹点点头,思衬片刻,问到:“一个月一两银子如何?”
“即使只是这个价,一个水师卫寻常士兵就要话费五千六百两,还不算各级武官,再加上单独的一个千户所,至少也是超过一万两的开销!另外还有每个月的伙食,练兵耗损等等,这笔钱只会往上窜。朝廷目前只说每年拨下十万两,也就意味着你要填进去至少二十万两。”
陈迹默默算了一遍,说到:“恐怕不止,战船,火炮等等才是真正的大头。如今的朝廷不足以造出令人满意的战船、火炮,这都过去一百多年了,神机营配备的都还是立国之初的鸟铳。所以水师卫想要站住脚,就必须买更先进的战船,火炮。或者你申请一下,能不能争取拨付一笔钱,咱们也自己研究研究怎么造?”
方景瑜翻了白眼,明知故问。
陈迹也不勉强,“账是算不完的。你且说说看,如今朝廷答应给我们的战船有几艘?”
方景瑜恨恨道:“三艘,还都是天津卫水师不要的破烂货。”
“姑且能作为练兵用就行了。其他的还得咱们自己想办法。”
陈迹道:“也只能如此了。还有,我不久前从孙家手里拿了几艘船,短时间内可以用来练兵。”
方景瑜看了过来,明显在等着陈迹说后面的话。
陈迹清了清嗓子,说到:“沿海几伙海盗,我已经请绣衣卫的人帮忙收集些线报,过后我会打发人打入他们内部,水师卫要在最短时间内达到作战条件,至少得有一个千户所的规模。”
顿了顿,陈迹道:“这段时间我会想办法,囤积足够一个千户所的沙船,我需要一个千户所专门拓展财路,所以方将军,练兵很重要。”
“这也是他们投入实战的一个训练机会。”
方景瑜道:“你想从海盗手里搞钱?”
“是也不是。”陈迹意味深长的笑了笑,“海上那么繁荣的商贸,总有些大鱼的,至于是谁钻进了网,或者说我们有能力下多大的网,就看你的水师训练的怎么样了。”
方景瑜认真想了想,“有些不合规矩吧。”
“哪有什么规矩,你我只要诚心为国并是了。至于用的什么路子,姑且要讲个因时因势。”
方景瑜不是个死脑筋,很快就不再计较这个,他深知银子对一支军队是多么重要。只要陈迹不是从百姓手里折腾,他就不会过问。一时间,他倒有些庆幸遇上的事陈迹这样的“皇商”,后勤的事无需他费什么心思,姑且只要保证水师卫的权柄拿捏在手里就是了。
两人再合计了一些细节,陈迹叫了小染熬了新粥,方景瑜喝过一碗,也就离去了。到了门口倒也回过头来,抿着嘴皮子问了一句:“要不要帮忙带句话。”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