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后,E北的气温回升,雪融化得很快,短短几天的功夫,平地或向阳处的雪就化得差不多了,仅背阴之地还有积雪。
正月十九这天是大晴天,早上起来就见天空澄净如洗,而时间还不到八点,还带着点清凉的阳光便照洒大地。
在拾市歇了一晚的上级领导团,个个精神焕发,在拾市地方领导班子的陪同下吃了早点,收拾妥当,登车出发去饶保安家。
完全不知情的饶保安,被领导们叫上跟随队伍出发时还没搞清啥情况,但他有着良好的职业操守,领导说啥就啥,不该问的坚决不问。
他没问十万个为什么,就那么云里雾里的跟着队伍下乡,直到车队驶至他家所在的那个乡,他才后知后觉的反应过来——领导可能是去他们村考察调研!
因为同部车里还坐着领导级的人物,他就算隐约猜到了真相,也不好提前给村里打电话报信。
长长的车队抵达某乡时,跟着开道车辆后的几辆车上的乐队也行动起来,奏起了喜庆的音乐。
乐队在前敲锣打鼓,后头跟着一长串的车队,一支队伍大摇大摆地驶上乡街的街头,也吸引来众多关注。
在人们的议论纷纷中,队伍穿过乡街,再直奔饶保安家住的饶家村。
因为乐队锣鼓喧天,车队还没进村,村里的人也争相出门张望。
最初,村民以为是谁家娶亲嫁女,再一想,不对啊,饶家村就那么大,哪家要办喜事,村里哪能不知晓。
既然不是本村谁家办喜事,锣鼓队来村里干什么?
带着好奇之心的村民,等着看热闹。
农村的青壮年该出去务工的都出去了,因还没到农忙时,田里地里没多少活,而且雪才刚融化,也不适合进山砍柴之类的,在家的人还是比较闲的。
饶家村没出去干活的男女们也没什么大事,自然有功夫凑热闹。
男女们要么就跑村里的主干道上张望,建有楼房的人则爬屋顶看。
长长的车队在村口停下,人员纷纷下车。
锣鼓队也列队,最前面的是一支民间乐队和一支舞龙队,后头是一支穿橄榄绿的乐队,与那支乐队一起的是抬着一片匾额的两位军汉。
再之后才是来自首都几个部门的领导和省领导、拾市领导的团队。
记者团队在前后拍摄,空中还有无人机。
热热闹闹的队伍,雄纠纠地开进村。
离村口近的村民看到队伍过来,开开心心地看舞龙队表演,交头接耳的讨论乐队来村里究竟有什么事。
有人看向队伍中被抬着的扎着大红绸花的那块牌子,牌子上刻着“三等功臣”四个字。
看到牌子上的字,村民恍然大悟,不用说,这是因为饶大岭的身份确定了,上级部门来给饶大岭颁发奖励!
反应快的村民立马打电话给饶小军的父母,告诉他们锣鼓队和舞龙队是去他家送喜报的,让他们家有个心理准备。
还有人给饶家村的村长和饶家几个德高望重的长辈打电话,通知他们今天来的队伍大概是因什么而来。
饶父饶大伯都爬上了楼,等着热闹,听说是上级部门给他们小叔送奖励来了,立马跑下来摆桌子。
他们自己家的桌子肯定不够,他们又打电话叫饶家人帮借桌子,又打电话请饶家最年长的几个老人来家坐镇。
唐小石听说上级部门来了,又激动又……紧张,在侄子的劝说下,回房换套衣服。
饶家最年长的几个老人,在接到村人报信时就匆匆往饶小军家跑去,路上又接到饶小军父母、大伯的电话,更加高兴。
他们一路连奔带跑,跑到饶小军家时也累得气喘吁吁,也顾不上歇息,赶紧跟饶家兄弟俩商量午饭问题。
上级领导来给饶家小爷爷送功臣牌,这不仅是饶小军家的大事,也是整个村的喜事,必须要办个庆功宴。
现在杀猪宰羊做大宴是来不及了,但做顿普通的宴还是来得及的。
几人简单地商量过,急忙打电话通知饶家同姓,安排人手杀猪、去鱼塘网鱼、抓鸡鸭宰杀。
饶姓同族接到通知,也互相打话联系,纷纷组队,风风火火地杀猪宰鸡。
外来的一支队伍还没到达饶小军家,饶姓人已经忙碌了起来。
乐队的鼓乐声喜气洋洋,舞龙队将龙舞得虎虎生风,浩浩荡荡的队伍穿过村,热热闹闹地开拔到饶小军家和他大伯家附近。
队伍在即将到达目的时放缓速度,舞龙队在最前面,边表演边朝饶家走去。
舞龙队先到达饶大伯家,先进大厅拜了主人,再绕着楼舞一圈,又去饶父家,同样先进厅拜主家。
之后舞龙队在饶家兄弟俩门前表演一阵,再退到一旁。
军乐小队与抬匾的军士们上前,从首都来的几个部门的领导紧跟其后,队伍走向饶大伯家。
饶大伯饶父等人在门口迎接领导。
领导们没跟饶家众人寒暄,先进中堂,向革命老兵敬礼,再宣读上级部门的通知书。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