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5章 东瀛的进展

作品:晚明霸业|作者:渤海郡公|分类:游戏|更新:2022-04-08 17:28:30|字数:6848字

九月二十之后,北风起,正是铁拳师从苦兀渡海攻打虾夷地的大好时机。

王闯那等性子,早就在等这个雷霆一击的时刻了。借着早年在虾夷地经营的桥头堡,铁拳师顺利攻克了整个虾夷地,覆灭虾夷地松前藩。明廷早就有了预案,只等王闯扫清虾夷地的日藩,便设立了北海府,并且迁徙民众加以巩固。

这里可是大明走北太平洋航线前往美洲的重要据点。

东瀛虽然是个能够动员三十万兵的东海大国,但面对准备充分,思想统一的明军,却败在了战略上。

这种失败甚至让德川氏无从用兵,若是兵虾夷地,非但无法保证补给,更没有渡海的船只。若是先平定南方的长崎,则面临诸多反幕府外样大名的掣肘和叛乱。若是什么都不做,消极防御,则自己的威信日益消耗,最终落得众叛亲离的境地。

加之大明一船的大米运入东瀛,德川氏还要面对通货膨胀,经济崩溃的局面。

这也是明军从九月虾夷地之战后,再没有进行大规模作战的原因,只是据守各路要隘,形成围困胶着的局面。

这种令人煎熬的局面一直持续到了隆景十年的到来,德川家光派出家老,以东瀛国大君的身份向明廷求和。

徐梁治国十一年初,德川家光踏上了大明的土地,与之同行的是东瀛良仁天皇。在东瀛,天皇的地位更像是精神领袖,并没有实权。而且因为财政权不在手中,东瀛天皇甚至出现了等钱登极,然后等新皇存够了钱登极便退位禅让。这并非是因为他们尊崇禅让制,而是无法承担天皇的葬礼开销,所以早早退位。

徐梁在皇极殿接见了来自东瀛的两位客人,并且册封良仁为东瀛国王,德川家光为东瀛都指挥使司指挥使,准许世袭。这个结局是壬辰之乱时万历皇帝就希望看到的,如今总算是达成了。

因此明军在军事行动上算是告一段落,但东瀛的局势反倒变得更加纷乱复杂。

先是国王良仁不肯回国,哭着喊着要留在京师服侍天子。

徐梁开始以为这是越王勾践式的表态——当初勾践被俘之后,也是这样伺候吴王夫差的。等吴国失去了警惕,他便回去卧薪尝胆了。

后来徐梁才知道,原来良仁希望留在燕京的原因很简单:每顿饭都能吃饱,而且有鱼有肉,伙食比在东瀛强了不是一星半点,尤其是不用看武家的眼色,更不用担心被废、被暗杀,几乎没有了心理压力。

其次便是东瀛国内的保守派不能接受自己奋斗了一辈子,最终变成了明国藩属,纷纷起兵反抗德川氏,欲图重振旗鼓。这其中甚至包括了毛利家,他们虽然与明国结盟,而且从明国购买了大筒和火铳,出卖了东瀛的情报,但终究是为了倒幕,而不是为了成为一个明国人。

于是将东瀛的内战变得复杂起来。对于一个刚刚结束战国乱世的国家而言,各豪族上溯三代人,总是有些仇怨的,而现在就是这些仇怨重新浮起来的时机。

“增加大米的供应量,让他们能够放开手去打仗。”徐梁指示道。

大米在东瀛是硬通货,许多大名在支付藩士薪俸和公款上都用大米结算。而且大量的南洋米涌入东瀛,东瀛农民的生产压力就大为减轻,各藩也就能够动员更多的人进行战争。虽然有识之士都知道,一旦大明从粮食运送上收口,东瀛就要陷入饥荒和动乱,但是邻居在磨刀霍霍,难道自己就能安心让百姓种地么?

这种饮鸩止渴并非愚蠢和短见,而是因为大明在战略上的棋高一着,迫使东瀛各藩不得不按大明的剧本往下走。

而这个剧本真正的编剧,帝国军事集团教授王恬,正收拾行装,准备前往西北集团军报道。他将出任集团军参谋部的总参谋长一职,正是当初皇帝陛下为他筹划的升职路线。

徐梁治国十一年的元旦,整个燕京城都被浓烟笼罩。几乎家家户户都大放炮仗,地上的碎纸足足堆起了一尺高。

这是燕京城第一次恢复了盛世之象。即便是徐梁治国的前五年,这京城之中也不曾有这般风景,如今到了第十个年头,好像一下子天色豁然开朗,家家户户都有了积蓄。

方书琦从宫中值班出来,嗅着空气中的火药味道,长长吐了口气,在冷风中凝成一道白练。

昨夜初更时分,城里就响起了炮仗声,几乎连绵一夜。今晨顺天府报说有十四五家民宅走水,好在大家都在守岁,没人睡觉,只是烧伤了几个反应慢的,倒没死人。

这事已经多年未曾有过了,也算是盛世重临的副产品。

等着接方书琦回去的老家人赶着四轮马车过来,在方书琦面前稳稳停住。

作为首辅,方书琦能够使用驷马规制,也就是用四匹马拉的车,这是郡王以上的待遇。否则即便是亲王世子,也只能乘坐两匹马的马车。至于八匹马的大车,那是皇帝才能使用的规制。

大明仍旧是一个等级森严的礼教之国。

喜欢晚明霸业请大家收藏:(www.zuiaixs.net)晚明霸业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页目 录下一章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晚明霸业》,方便以后阅读晚明霸业第1005章 东瀛的进展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晚明霸业第1005章 东瀛的进展并对晚明霸业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