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章 打成一锅粥的江南

作品:回到明初当王爷|作者:渤海郡公|分类:悬疑|更新:2019-09-08 12:35:47|字数:7972字

但是他不认可张士诚的看法,不应该偷偷摸摸的支援张家联军,而应该合兵一处。

那些文臣所谓的吴王已经称王,便应该有华夏郡主的气度,与大都势力联合,是丧失民心的事情的说法,在张辰看来完全是扯淡。

如今张家联军败退,张辰的兵力也牵扯到了此地。

尤其是随着镇江被突破,邓愈大军挺近,张辰不得不分出一万多部队,又加上张士诚咬牙挤出来的一万五千部队去防备邓愈。

换而言之,镇江截断了扬州和无锡之间的联系,而张辰则阶段了邓愈和徐达之间的联系。

双方的兵马互相切断,互相撕咬,不打的天翻地覆绝不认输的架势不要再明显。

那么问题来了,之前被斩杀了儿子的胡大海和铁面将军常遇春在哪里?

答案是从六合向北出发,目的很明显,他们要途径盱眙换装之后,再向北穿插,准备将张辰也一举拿下。

某种意义上来看,朱元璋的胃口不可谓不小。

但是没办法,谁让张士诚前些时日太过于嚣张,前些日子差点儿逼得朱元璋自杀。

当然了,如果军山不参与,这场大战还很有可能打很长时间。

但是朱振一旦参与,将很有可能彻底打破这种僵局。

“常遇春和胡大海跑到哪里去了?”天长一座寺庙内,张辰将一封战报交给身侧一名和自己年纪差不多的年轻书生。

“这数万人的军队,神不知鬼不觉的消失了,一点儿情报也没有。若是出点儿什么情况,怕是整个战局都要动荡起来!”

“最关键还是军山的队伍。”那名书生接过战报,大略的看了一眼,却又摇摇头,并未放在心上。

朱元璋的的兵力应该有不少,但是他没有那么多钱和粮食武装那么多部队。

所以他认为张辰的担忧都是虚的,朱元璋这支启禀根本就是迷雾,朱振那边儿的威胁才是真的。“姐夫,眼下指着秦怀风那厮没有多大的用处,咱们要真相解决问题,就应该趁着军山兵马进入盱眙这个空档,夺取军山插根钉子,阻断盱眙南下的可能性,同时调重兵与

扬州兵马合围解决邓愈大军。”

张辰闻言,却是一生长叹。

“大人这是何意?”这位看起来跟张辰年纪差不多大的书生表情立刻紧张起来。

“大人,莫非还念及旧情。怕郡主怪罪?咱们不是说好了,能谈就谈,不能谈就打吗?”“我不是犹豫不决。”张辰不由的摇头,“若是没有决断,我何至于多次打探盱眙的军情,况且父王对我恩重如山,我无论如何都不能看着他辛苦打下来的江山有失。你们不

必催促,今日若是秦怀风他们不能得手,明日咱们就出兵。”

“既然如此,那么大人为何还要感叹?”说话的那位文士,其实也算是姑苏鼎鼎有名的士子,也是张辰的妻弟,叫刘岳。“我感慨的不是要不要灭掉军山,而是在感叹父王。”张辰摇摇头,“你是我妻弟,我也不隐瞒你,第一,父王真的有心灭掉军山,就不该犹犹豫豫,耽误战机。第二,若是父王能够与当年十八根扁担起义时那样,亲临前线,不要说镇江不至于失守,便是应天此时也应该拿下来了。要知道,咱们姑苏比起应天来说,最不缺的便是资源,一个

朱元璋算什么。”

刘岳微微蹙眉,和自己这位姐夫不同,刘岳成年之前一直在家中读书,这一次还是姐姐使了不少力气,才能追随姐夫,以谋取军功。

刘岳自幼读书,心中礼教约束更多一些。

他认为张士诚已经做了吴王,那便与历代的君主没有任何不同。

做君主的,那自然要做到千金之子,坐不垂堂。跟朱重八那般凡事身临仙境,还要文臣武将做什么?

但是很明显,刘岳不敢跟自己的姐夫说这些。

或者说,他没有勇气与姐夫说这一番话。毕竟比起姐夫将数万大军安排的井井有条,自己还差的太远了。“父王越是窝在姑苏,越是建设姑苏,我心里其实越难过。”张辰继续说道:“听说最近还下了政令,要求姑苏的富户们赈灾,库房也播了银两和粮草,可是却没有什么用处

?呆在王府有什么用?那些官员和富户真的会将好处与那些百姓吗?倒是我听细作说,朱振那小子虽然只是个男爵,但是却将盱眙县的方方面面都跑了一遍,便是一个盲了的老妇人,都能听得出他的声音。天天念叨让家中侍奉的独子去参

军,你说这样的人不成事,什么样的人成事?民为水,君为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我经常想是父王不懂的这个道理吗?不是。他也是曾经起事,骑着烈马杀死鞑子的人,他哪里能不知道这些浅显的道理。”

“千金之子。”刘岳还是忍不住反驳道。“千金之子?”张辰略显得无奈,“这个道理我如何不懂,乱世战场,郡主战死疆场,不是没有可能!可朱元璋如今坐镇一方,张士诚也雄霸长江上游,他们依然可以亲临前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页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回到明初当王爷》,方便以后阅读回到明初当王爷第二百四十章 打成一锅粥的江南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回到明初当王爷第二百四十章 打成一锅粥的江南并对回到明初当王爷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