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派出暗探

作品:大明工业帝国|作者:少司寇|分类:历史|更新:2019-09-28 11:23:25|字数:8666字

陆远和郑森签好了山五商向陆家织坊采购春风布的契书。

尽管郑森是有意帮助陆远,但他也不会白白让自己郑家承担风险,因而他也听从了林清的建议。

所以,现在才刚开始的时候,郑家的山五商并没有大量采购陆家织坊的春风布,而只是采购了五万匹作为试探。

如果这春风布即便高价也能在海外诸番也卖得好,郑家自然会追加订购。

但若春风布卖不好,要么陆远降低批发价要么郑家就会停止采购。

五万匹对于财大气粗的郑氏海贸集团不算大订单,要知道光是销往日本长崎的布匹,他郑家的贸易数量都是动辄数十万匹。

但五万匹的订单对于现在陆远却是一笔巨额的财富。

一匹六钱银子,一万匹就是六千两银子,五万匹则是三万两银子!

这在大明已经算是一笔天文数字级的巨款!

如果说五百两银子的身价已经算是一方富豪的话,那么现在的陆远已经是顶级的富豪。

陆远心里自然是很高兴的,有这么一大笔收入,无疑让他更有信心在将来建立起自己的军队。

不过,陆远可没有因此就知足,三万两银子对于一个家庭而言是一笔巨额财富,但对于养军队而言则依旧不过是一笔小钱而已。

大明朝廷养不敢跟满清野战的关宁废物铁骑每年都要花银数百万两,还不得不因此加征辽饷,何况陆远将来要养一支敢与满清建奴野战的强军。

郑家直接给了陆远两万五千两的钱票和五千两的现银,丝毫不担心陆远不会交货。

毕竟以陆远现在的实力,强大到可以对朝廷阳奉阴违的郑家若想动陆远就如捏死一只蚂蚁一样容易,所以,郑家自然不会担心陆远私吞掉郑家的银子。

而且钱票是郑家自己钱庄出的票据,与后世清朝道光年间出现的银票可以通兑不一样,陆远要想兑换成银子也只能去郑家兑换。

陆远自然也不会不交货,春风布砸在手里对于他而言也没什么意义,而且只在国内销售也会冲击占国内纺织业主要市场的家庭纺织业,会造成很大的社会问题,按照陆远的想法,自己这先进的纺织技术最好是先砸了国外纺织工人的饭碗。

陆远也不担心自己的春风布在国外不畅销。

他知道现在的世界已经进入地理大发现一百多年后,全球经济早已活跃起来。

西方殖民者如西班牙、荷兰、葡萄牙、英国等早在全世界疯狂掠夺,尤其是美洲和非洲,无数白银黄金流入这些西方殖民者手里,他们有的是钱买掉自己手里的高价布匹。

不然历史上光是昂贵的中国丝绸也不会动辄以每年数百万两的总价值卖出去。

即便不提这些西方殖民者,据陆远所知,现在的日本已经结束了混乱的战国时代,开始进入统一的幕府统治时代,日本的经济水平无疑会提高,而日本的白银储量在这个时代素来是很多的,一旦日本进入了太平时代,自然也会大量进口大明货物,春风布即便在日本也会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而且现在日本的德川幕府为了自己的统治利益实行锁国政策只允许中国和荷兰对日本贸易。

偏偏荷兰现在在东亚被郑氏集团压得死死的,也就是说,郑氏集团所代表的中国海贸几乎是独占日本市场。

在这种国际环境下,划时代的春风布如果卖不好就只能有一种可能,那就是海外诸番利用统治权力进行行政干预强行禁止春风布在其国内销售。

总之,陆远对春风布的未来还是充满信心。

一下子增加五万匹春风布的订货量,需要扩大生产规模的织坊自然还得继续招工,陆远依旧将这个任务交给了费叔。

棉纱的采购也是由费叔负责。

也因此,陆远给了费叔一个“总管事”的职称,授予一级管理员待遇。

所谓的一级管理待遇是陆远发明的事物,为的是在自己的商业团队内形成等级,便于管理,同时也是要准备在将来与朝廷相区分。

陆远至始至终都没想过要为大明王朝的朱家王朝卖命,当然,他还是会在羽翼未丰前披着朱家的皮搞猥琐发展的。

除织坊的各织坊工作组组长外,总管事费叔、织坊主管殷氏、陆家布店掌柜原中贵算是陆远现在的三名高级管理员。

织坊有费叔和殷氏这种织坊老人管着,陆远自然放心,倒是原中贵能不能管好布店,陆远倒有些不放心。

“公子,这是这些日子布匹销售的账目,请公子过目。”

陆远从原中贵手里接过账簿来,细看了看,他已教过费叔使用复式记账法,而费叔又把这方法教给了原中贵,所以原中贵如今递给陆远的账簿也是用的后世更为科学的复式记账法记账,陆远也因此省却了查账的难度,没看多久就发现账簿没有什么不对之处,便道:“没有差错,卖出的布匹数量一致显着增加,你干的不错,如果到年底还能维持这个增长速度,我会重赏你的。”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大明工业帝国》,方便以后阅读大明工业帝国第三十章 派出暗探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大明工业帝国第三十章 派出暗探并对大明工业帝国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