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2章 快撤快撤(感谢“13907335095”!)

作品:汉末滴血|作者:穆可馨27|分类:历史|更新:2019-11-16 00:49:30|字数:4514字

第432章快撤快撤

刘备的主要目标是鲜卑!第一是鲜卑人富有!并且这种财富都摆在眼面前;不像汉人还会将金银藏在地窖里。自从张飞洗劫了鲜卑人的部落,随即便筹集了大量的粮草(牛马羊)之后,刘备就开始惦记鲜卑了!第二,鲜卑跟大张朝接壤!边界线达到上万里。

刘备始终是惦记着大张朝的天下。如果自己能借高句丽统一了鲜卑族,最后还是可以跟大张朝争夺天下的。

不过高句丽跟鲜卑不接壤,中间隔着一小段扶余国的土地。高句丽离鲜卑的边界尽管不远,要想去鲜卑,无论如何都要进入扶余国!

加上孙志要求征伐扶余国,刘备不得不先攻打扶余国。

扶余国的地区在今吉林高官春市以北、以及黑龙江地区,这里土地肥沃,人们主要是从事农耕。扶余人性格跟高句丽人不一样,比较温和。

这个时代,扶余人也是以部落生存的。不过,扶余人跟大汉朝的关系匪浅!扶余王向大汉称臣、纳贡。这也是扶余人几次跟大汉朝联合攻击高句丽的主要原因之一。

扶余国的人口数量大约有十五六万,在都城合龙城(今长春市)就有四万多人。其他人口散落在各个部落中。

行军两天后,斥候来报:“报告骠骑将军!前面十五里有一个扶余人部落!大约有三千人口!”

三千人口!在中原,有的家族甚至都有三千人口。但在高句丽和扶余,却是一个中等的部落!刘备看到天色将晚,他将大手一挥,喊道:“各部曲跑部前进!天黑后将这个部落包围起来!明日天亮前发动攻击!”

一万高句丽步卒像是闻到血腥味的苍蝇,立刻扑向了那个扶余人的部落。

扶余部落建立在一个山包上,下面有一条河,他们用栅栏将整个山包围着。这个部落已经很久很久没有人来攻打了。人们的印象中根本没有敌人!因而,警惕性很差。栅栏因此年久失修,有的栅栏树干已经开始腐朽。

小山包周围建了一层又一层的窝棚!有的一户人家有两三个窝棚,有的一家人住在一个窝棚内。

在这个小山包外围几里的距离,都种着栗米!再过段时间就要收获了!

高句丽大军悄悄地围了过去,将整个山包包围了起来。

天色即将发白,刘备看到时机已经到了,便对传令兵喊道:“偷袭开始!”

一些高句丽士卒立刻砍开腐朽的树干,从洞开的栅栏中钻了进去。

一万高句丽士卒从四面八方钻进了扶余人的部落营寨中。那些扶余人还睡在梦中!一户户人家被俘虏!只要反抗的,都会被高句丽士卒残忍地杀死!

半个时辰之后,一万高句丽士卒轻易地攻占了这个部落,伤亡只有三十余人。其中死亡十几人,大多数是在强间妇女时被暴露扶余人刺杀的。

杀死扶余男子两百多人!

刘备安排好这个部落周围的警戒工作。在这个部落里住了下来。部落里储存有大量的粮食!同时,掳来了新寡的两百多妇女和两百多待嫁女。

刘备自己留了两个长得好看的妇女;给沮授也留了两个。其余的按照军功分配给了高句丽士卒两百个,剩下两百个妇女被分配给他从辽东带来的士卒。

在士卒们完成了“新婚”之后,刘备留下一曲汉人士卒守备,席卷了大量的粮食,又带着大军向北前进。这次带走的还有俘虏的三百多扶余青壮,被整编为一曲!

三天后,刘备大军又遇到一个扶余人的部落!不过,这次是在大白天里,被在外耕种田地的扶余人率先发现。那些扶余人一边往回跑,一边喊着:“高句丽大军来了!赶快回到寨子里!”

在外面种地的扶余青壮立刻奔跑回到了山寨。

这个扶余人部落山寨建立在一个大山的半山腰上。栅栏之外几丈的距离,做了一些处理!除了栅栏之外,还用大石头建了一堵围墙。围墙的高度有大约两丈!这个围墙虽然没有刻意建设城墙垛,但砌围墙时,有很多大小不一的石头,形成了自然的城墙垛。

这个部落有人口约四千!其中男性青壮有一千二百余人。

刘备首先喊话,命令这个部落归顺高句丽!

在看到那些扶余人怒目圆睁,大声地拒绝之后,刘备指挥部曲开始打造攻城云梯。

三天后,刘备再一次向扶余人发出最后通牒。

扶余人仍然是拒不投降!

刘备指挥高句丽士卒开始强攻!在刘备来到高句丽之后,为高句丽士卒设计了藤盾和短枪。保留了猎弓猎箭。藤盾、盾墙、猎弓成了高句丽士卒的标配!

在高句丽士卒举着藤盾蜂拥而上时,扶余人开始用猎弓、猎箭向下攒射!

有了藤盾,扶余人的猎箭效果不佳。但也射杀、射伤了一些高句丽士卒。因为这个士卒没有盔甲保护,仅仅靠藤盾保护的面积有限。

高句丽人将云梯架上了围墙,一个个像猴子一般往上快速地攀爬。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汉末滴血》,方便以后阅读汉末滴血第432章 快撤快撤(感谢“13907335095”!)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汉末滴血第432章 快撤快撤(感谢“13907335095”!)并对汉末滴血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