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和张绣的约定

作品:地平线上的大汉帝国|作者:庐江小二|分类:历史|更新:2019-11-27 22:33:03|字数:4258字

张绣有些尴尬地看着程颐道:“小师弟,你嘴怎么这么厉害?好歹那是我叔父,你怎么能这么说他?”

程颐摇了摇头,抱歉道:“对不起,大师兄。在一般人面前,我都不会说这话的。主要是因为你是大师兄,我以为我们关系很亲近,就说成这样了。我会记得的,不会再这么说了。”

“不是,我不是这个意思!”张绣急忙辩解道。

程颐端起茶水,抿了一口道:“大师兄不用辩解。”

张绣呆呆地看着程颐,一时语噎。

气氛有些尴尬。

程颐站起身道:“那我回去了,大师兄,明天我就赶往长安。”

“哎!”见程颐这个样子,张绣重重地叹了口气,拍了下大腿道,“小师弟,你别这样!是!你说的都对!的确是贾文和给叔父出的计策,行不?你这样子,像是我在欺负你,不想维持师兄弟关系似的。”

程颐这才跪坐了回去道:“我没这么说。”

张绣幽怨地看着程颐道:“得,我总算明白,小师弟你怎么就能当上镇南将军了。我这个做大师兄的,完全不是你对手!”

见程颐还要开口,张绣忙道:“别再说那些话,行不?你我师兄弟同出一门,什么人能够比我们师兄弟之间还亲?如今师傅走了,我就要替师傅照顾你们,可不敢欺负你们!”

程颐笑道:“我没说大师兄欺负我。”

张绣转移话题道:“那不说这个。小师弟,你对‘天子东迁’有什么想法?”

程颐沉吟了片刻。

张绣一脸期盼地看向程颐。

程颐细细思索着那段历史,终究是摇了摇头道:“这个计策,行不通。”

“为什么?!”张绣一脸惊讶道,“你刚才都说了,贾文和是智慧卓绝之士!”

程颐道:“大师兄,我现在也没有否认贾诩的智慧啊!我否认的是他这个计策而已!”

张绣突然得意地笑起来道:“小师弟是不知道贾文和的计策的详细,所以会觉得这个计策行不通。”

说着,神秘兮兮地凑过头去,对程颐道:“小师弟,贾文和和我的关系,一定要守口如瓶,切莫说出去!其实,他的计策——”

程颐本来也想听听贾诩是这么计划的这个计策。

然而,看到张绣脸上的笑容,程颐又打断张绣的话道:“不用了,大师兄。”

历史上的“献帝东迁”这次行动是失败的。

就说贾诩提出的这次“天子东迁”计划,绝对不是为了张济好。

纵观三国这段历史,可以看出,贾诩这个人极其矛盾。

一方面,他极力在西凉各大军阀之间周旋,为的就是将西凉诸军尽力形成一个平衡的局面,能够一致对外。

目的在哪儿?

真的是为了西凉各大军阀的利益?

不见得!

极有可能是为了保护他自己的利益。

贾诩是凉州人,凉州在汉末那个年代,战争频繁,各大势力对战。

生活在凉州这一带的百姓,活得连狗都不如。

贾诩,大半辈子就处在这样的环境下。

只有维护各大势力的平衡,一致对外,凉州等地的百姓才能相对平稳。

恐怕,这才是他的真正目标。

另一方面,将西凉诸军维持成了铁板一块,却也导致了朝廷的式微。

作为正统“君权神授”思想侵袭的成员之一,贾诩心里绝对也存在着想要做大汉一个能臣的心思。

而张济在这些军阀中,相对好控制一些,更利于天子和朝廷。

所以,他才想要将天子从长安迁出来到弘农,从李傕、郭汜等人的魔抓下解救出来。

贾诩想法是好的。

然而,一来,他没有军权,玩的只是计谋。

当他的计谋在绝对的军权下不奏效时,他为了自保,绝对会抛弃心里那一点点作为大汉能臣的小心思。

否则,历史上不会说他“明哲保身”了!

张绣见程颐竟然不想听贾诩的计策,顿时有些发懵,问道:“为什么?小师弟,你听了之后,一定会赞成的!到时候成功,小师弟,你率军北上,我们师兄弟联手,一起平定这乱世!”

程颐笑着道:“大师兄,你信我不?”

张绣脸色垮了下去道:“小师弟,你老这样来,那就没意思了!我刚才说了,没有人比我们师兄弟之间关系更亲!”

程颐道:“那好,你劝你叔父放弃这次计划,放弃弘农,攻下宛城,然后顺江而下,前往吴郡,我们师兄弟两军合于一处。”

张绣顿时沉默了下来。

程颐道:“我们是师兄弟,我不会坑你,大师兄。只要你叔父大军到吴郡,看在你的面子上,我不会委屈了你们。”

张绣讪讪笑道:“这个,估计我是劝不动的。我叔父即使现在式微,可也不会愿意屈居你之下。”

程颐不置可否地笑了笑道:“没事,那就按照贾文和的计策走一遍就是。不过——”

“不过?”张绣抬起头,疑惑地看向程颐。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地平线上的大汉帝国》,方便以后阅读地平线上的大汉帝国第130章 和张绣的约定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地平线上的大汉帝国第130章 和张绣的约定并对地平线上的大汉帝国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