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走进蓬州

作品:蓬州还魂|作者:岸易通易岸|分类:其他|更新:2020-01-04 05:19:48|字数:4544字

朱友康马不停蹄办理着上学手续。

首先准备学习用品和用具。先用自己攒下的五毛钱,在村里代销点买来十张没有经过漂白的有些像牛皮一样的白纸,回到家以后,自己用小刀割开,定成了十六开的一摞作业本,他查了一下一共八个,他考虑到到蓬州中学上学,作业一定很多,所以,他有意把十张纸割开,平均订成了八个作业本,每个作业本都是用母亲针线筐里的白线缝制而成的。

他家既没有订书机,更没有订书钉。他甚至就没有见过订书机是个什么样子。订好这些作业本他把每一个本子都翻了翻,看一看订的结实不结实,看一看是否订了反面的纸页,他的心是仔细的,他的态度是非常认真的。就这个订作业本的过程,足可以断定他是准备下一番功夫好好学习的,他是积极上进的。

订完作业本,他还想到了一件事,那就是到了蓬州中学,学习环境变了,学习时间长了,不能天天回家了,自己心里想写什么,有什么思考,有什么疑虑的,没有了交流的人,再说有些事也只能自己知道。所以,他第一次想到了日记本,他不仅要买,而且要买两个,一个自己用,一个要送给自己心里装的人何海云。

本来就五毛钱,黑黄的十张纸花去了两毛五,现在只剩下两毛五,他从来就没有买过日记本,他不知道多少钱一本。心里想这钱恐怕不够用。现在大了,出息了,又不好意思给父母张口。

他开始琢磨着怎么才可以再挣几毛钱。他又想起了蝎子和簸箕虫。于是他不分昼夜,开始忙活起来。白天去山岗上翻石头捉蝎子,晚上打着手电沿着墙根或到脏兮兮的磨坊碾盘道边驴粪蛋儿里找簸箕虫。连续三天时间,加上剩下的两毛五,他凑够了一块二毛钱。这样,他就瞒着家人把学习用品笔墨纸砚日记本凑齐了,尤其买了大方漂亮的一红一蓝带花的两个日记本,不用说,他要把那个红色的日记本送给他的亲密同学何海云。

他从自家厨房里选了一套碗筷,他准备带上自己屋子里的这个脸盆,这又省了一些钱,这养算是凑齐了生活用品。

他看父亲在队里工作很忙,让母亲从瓷瓮里挖了半袋玉米,自己骑自行车托着跑到中丘粮站换上三十斤粮条。在骑自行车的时候,很明显他的左臂已经不能伸直,也只好将就着跑了一趟。

录取通知书已经写明,蓬州中学每月的伙食标准是六块半钱,三十斤粮条。这就是他到蓬州中学第一个月的口粮。以后每个月都要这样办理。

他不知道,这第一个月的六块半,是母亲丽芝跑到文明家里借的,她不愿意去借文明家的,只是那天打算凑齐了不用再操心了,也挺巧合的是在大街上遇见文明的。所以,还算顺利。

开学准备事项都完成之后,朱友康觉得应该理理发,毕竟自己已经是蓬州中学的一名中学生,以后是讲究形象的时候了,他知道,以后他不论走到哪里,他都代表着蓬州中学的形象,他不能给自己最喜爱的学校抹黑丢人,不能再像原来那样由母亲用自家的推剪给理了。自己长大了也到了树立形象的时候了。

在母亲心里,友康永远是个孩子。朱友康记得自从记事起自己的头都是母亲给理的。

最难堪的一次是去中丘中学上学前的那次理发。

母亲总认为他是一个孩子,还像上小学时那样给他理发:两鬓理掉,头顶留一个砂壶盖,后脑勺理掉,最后在后脑勺下边留下一小撮头发算是理完了。

当年父亲还给她认了一个干爹,干娘每年都给他带上一个百锁。百锁上面每年要穿上一个铜钱,挂在脖颈上。如果他手里再拿上一个项圈,那朱友康的形象可真谓标准的哪吒无疑了。

当然,认干爹每年是给钱的,朱友康现在已经很后悔了,那两块钱早已经在农历六月十三关公生日那天的中丘庙会上花光了。

大一些以后,干爹给的钱,他都会剩几毛钱留在这个庙会上花。这已经是好几年的习惯了,因为,每年去中丘赶庙会父母是不给孩子们钱的。

平时里人们都知道,这是大人溺爱孩子才留下的。这次不同,毕竟是初中生了。母亲忘记了这一点,在她心中孩子还是孩子,而朱友康觉得自己已经不是从前的朱友康,已经是一个小大人儿了,自尊心都有了,开始爱面子了,经不起各种伤害了。

这次理发朱友康多了一个心眼儿,刚一下推子,他就叫着头发疼,母亲只好把侄子友兵叫来,友兵在部队干过,理发水平很不错。其实他们当大人的忽略了这个侄子,总认为一个毛孩子没什么。

友兵围着朱友康走了一圈,这样看看,那样看看,然后,找一个凳子,让朱友康坐下来,他开始修剪起来,一袋烟的功夫一个干净利索的小平头就出来了。

他清理掉剪下来的乱发,母亲打来一盆水洗了洗,当朱友康再次拿出镜子照看时,自己噗嗤一下就笑了。头顶上的砂壶盖不见了,脑后勺下面的小辫子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利利索索的小平头。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蓬州还魂》,方便以后阅读蓬州还魂第五十一章 走进蓬州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蓬州还魂第五十一章 走进蓬州并对蓬州还魂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