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章 报到

作品:蓬州还魂|作者:岸易通易岸|分类:其他|更新:2020-01-04 05:28:18|字数:4448字

尽管中间经历了不少波折,朱友康与珍珍的定亲问题总算是有了终结。

这个结果是朱友康的干爹所没有预料到的,因为他是媒人,而且这个媒人向来是说一不二的。

朱友康本村的这个冯姓干爹,因为下面孩子多,脾气很坏,所以,他说的话都是板上钉钉的事,没有不行的。

尽管冯玉珍不是他的亲生闺女,但是他也算是自己的干闺女了。做出这样的事情,简直让老冯火冒三丈。

本来珍珍出面把花布也退给朱友康母亲了,按说这事就算到此为止了。以后不再提起。

谁知道朱友康的干爹老冯,说什么都不干。

他气势汹汹地找到珍珍的爹和娘,对着珍珍的爹和娘,狠狠地批评了一回珍珍。珍珍十分生气。

把自己的真实想法告诉了干爹。干爹是不理会她这歪门邪道的理论的。他坚持把从老朱家里拿来的花布,继续留在珍珍家里。

他说,这事就算没有发生,还是保持原来传书(即定亲)的状态。

其实从内心里珍珍是非常愿意和朱友康相处的。因为,他曾经在多少个日日夜夜里,把自己比作刘巧珍,把朱友康比作高加林。

在现实生活中,珍珍是一个很实在的姑娘,她一旦认准了人,就会死心塌地的跟他一辈子。就像巧珍对待高加林那样,即便高加林回了农村,她心里仍然还是他。

珍珍想,假如高加林和自己分手了,那也一定不会像刘巧珍那样去找一个像马栓一样的男人。她要找也要找一个盖得过朱友康的男人。

珍珍来送花布的那一天,朱友康的母亲无论如何劝解,珍珍还是把花布丢在了她的家里。

母亲丽芝觉得很晦气。

着急的三天不想吃东西,门也不出,脸也不洗,整天里哭丧着脸。

因为,她爱上了珍珍的劳力,珍珍真的像她一样,是干庄稼活儿的一把好手。

一个庄稼人只有身体壮、有力气,才有生存的本钱。

母亲这种原始的传统的思想早已根深蒂固,是谁也无法劝说的。

朱友康的父亲倒是心里还放得开,他每天忙得不可开交。在儿子朱友康的催促下,他们父子俩,一上一下又开始了打井作业。

朱友康觉得,距离9月5号上学还有几天的时间,绝对不能白白浪费了这些时间。

于是,夜以继日地加紧了打井的进度。要不是朱友康生病停了几天,估计旱井已经打得差不多了。

现在只好再加几天活儿,他计算着还有三四天就能见到水了。这里别人家打的井,都在四仗左右。

朱友康实地测量了一番,他家的井已经马上四仗深了。井底在第二天下去的时候,已经留存一桶多水了。

这说明距离成功已经为期不远了。

朱友康赶在9月4号打井才收工。这口井出奇的好,不但水质好,而且水位很深,完全可以满足他们一家人吃水问题。

打井成功了,朱友康就放心地赶在9月5日师范学校报到的最后一天,赶到了学校。

那一天,他的姐夫赵大友和他一人骑着一辆自行车,带着被褥、碗筷、脸盆、牙膏牙刷等,全部吃住用品,去学校报到。

这次去报到,比上一次到蓬州中学上学的情况要好一些。

朱友康有了自己的脸盆、牙膏和牙刷,而且,还穿上了新的的确良篮裤,换了千层底布鞋,还有那双不能再穿的绿色解放鞋,换成了一双新买的青色鞋面的系带儿的懒汉鞋。

鞋子里面不是光脚丫了,而是穿了一双青色的尼龙丝袜子。

当然,他的军帽是必须带上的,上衣仍然还是那一件绿的的确良衬衣。

上师范学校,只要办理了粮食关系和户口关系,就不用像在蓬州中学上学那样,再带上玉米跑到粮站换粮条了,也不再交每个月六块半的伙食费了。

他们历经艰险,跋涉其实多里路,终于到了学校。

说跋涉是再恰当不过了,因为就在他去大约距离学校二十里地的路上,遇上修筑公路。

这里是一大片荒漠地带,一走就是十几里的沙道,一深一浅到不说,关键是推自行车都十分吃力,需要推一会儿,休息一会儿。

终于走过了那一段最艰难的路段来到学校。一进校门,尽管不像一地天那样隆重热闹,但是,还是师范学校进行了精心安排。

旁边一个老生介绍说,这是我们的团委张书记的人接待了朱友康一行二人。朱友康还没有说话,那位团委张书记已经把大手伸了过来。

“欢迎朱友康同学!祝你新学期愉快!”这位看上去比较年轻,个子不高,身材偏瘦的年轻人上前握手欢迎朱友康一行。

“谢谢张书记,谢谢张书记!”朱友康重复了两遍感谢的话。其实他在说话的时候是心不在焉的。

因为,在他大脑里转的飞快的一个问题是,没有任何一个人介绍,这位神秘的团委张书记又怎么知道了自己的姓名呢?

随着张书记的这句欢迎和问候,后面一下子来了三四位上一届的老学生,不由分说,三下五除二,把朱友康带来的所有被褥和用品,全部分头去安置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蓬州还魂》,方便以后阅读蓬州还魂第一百九十章 报到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蓬州还魂第一百九十章 报到并对蓬州还魂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