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八章 惩前毖后

作品:权宋天下|作者:老大河|分类:历史|更新:2020-03-14 09:02:25|字数:4432字

赵权点了点头。

梁申在一边问道:“王县长,是辰州人?”

“是,辽时辰州,金后改称盖州。”

“辰州靠海,不知王县长能否从家乡寻访一些造船工匠过来?”

王栖梧沉吟着说道:“应该是可以,只是可能得需要一些手段。”

侍其轴似笑非笑地看着王栖梧,说道:“怎么样,王县长有没兴趣去罗津县,那里的规模可比火罗县要大的多了!”

王栖梧心中一凛,急急说道:“下官刚任职火罗县,一切尚未进入正轨,所谓一心不能多用,我还是先将火罗村经营清楚,之后再谈其他。造船工匠,我这就去想想办法,一定是可以弄到一些。只是……”

“有什么问题,你但说无妨。”赵权说道。

“问题不是什么大问题,只是辽南造船业虽有,规模却都比较小,最大也就只有千料船。如果想寻访能建造更大海船的师傅,恐怕整个辽东,都未必会有。”

的确,东北许多地方虽然靠海,但航运最远的也只是渡渤海往山东。再远只能去山东换船,想在这里找到大船的建造师傅的确有些难度。

“一千料船,长约五十余丈,可载百多人,暂时也够用。而且刚开始,能有两三百料的船建造出来,我已经很满意了。”赵权说道。

“是,下官立即想办法,在辽南寻访一些造船工匠。”

“春播马上就要开始了,你这边准备得怎么样?”赵权又问道。

“去年葑田的试验,我觉得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今年我准备在火罗县再造三千亩。葑田所用木料已经全部准备完毕,选用今年试验成功的稻种。坡地上的水渠已经基本完工,总共造了一百三十一架水车,当可灌溉田地近两万亩,我准备一半种麦一半种杂粮。

这样算下来,如果人手够用的话,单单火罗县,应当有近六万石的收成。明年继续按照梁——梁相的方法,挑选稻种,希望后年葑田的亩产量可以再获提升。”

人手,又是人手,赵权不禁在心里又叹了口气。

“南京府之后,所有准备推行的政策,都会在火罗县先试行,如果可以的话,一个县一个县的开拓与复制,就不会走那么多弯路。因此,还望栖梧多费心思。”

王栖梧起身一礼,说道:“自当如此!”

“有一个事,你必须放在心上。”赵权继续说道:“历代王朝,政权不下乡。是因为吏员不够,而且重来不把吏员当正式官员看待,以至于乡村一级势力总是被豪族把控。对于我们来说,南京府如同一张白纸,怎么写怎么画不仅事关南京府的存续,也关系到咱们未来到底能走多远。

既然你是第一任的火罗县县长,我希望你的政事管理首先要从这方面抓起,培养吏员、完善考核、建立提升的方法与渠道,都要从火罗县开始。我希望今后不仅是南京府,所有的上层官员都必须有过在村一级的任职经验,否则不能升迁。”

王栖梧一听,心里大动。听赵权这意思,火罗县可不仅仅只是试验地这么简单,现在只有火罗县一个县级机构,日后的官员也只能先在火罗县底下乡村任职。那么岂不是说,自己将成为这些官员的老领导!

王栖梧眼中火热之色未褪,耳边便传来侍其轴一声冷哼。不由警醒,肃然而立。

赵权呵呵一笑,说道:“你也不用有太多压力,我是很希望有一天,你会成为咱们的元老之臣!”

“卑职愿为犬马,定当竭力以报!”

看着王栖梧屈腰抱拳退出会议室,侍其轴皱着眉头说道:“此人心术不正,权总管你真的觉得能用吗?”

“申哥你怎么看?”赵权问道。

梁申略一沉吟后,说道:“咱们也没得挑啊,起码目前还没有一个比他更合适来当县长的。”

赵权点了点头,说:“确实如此!老侍,你要想想,咱们以后需要的官员,可不仅仅只是几位或是几十位那么简单,而是几千甚至几万。到那时候,你还会用一个人的品性来作为官员的选用标准吗?”

“穷视其所不取,富视其所不为。我觉的,这应当是检验为官者的两个基本准则。”

“不!”赵权摇了摇头,说道:“法!我希望法律将来会成为咱们甄选官员的唯一标准!在法律的框架之下,按统一的选拔程序与考核标准,厘清哪些是能做的,哪些是不能做的。让所有的官员做的放心明白,也让百姓一清二楚。只有这样,才有可能规范所有官员的职责与权力。如此,才能做到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对于法律,来自后世的赵权有股源于骨子里的敬畏。无论是什么样体制的国家,都首先要把法律高高挂起。赵权很清楚,法律不是万能的,再怎么吹捧以法治国的政体,都不可真正做到法律至上。但是,法律却是一个解决社会矛盾的极好宣泄口。

“法?”侍其轴有些疑惑地看着梁申问道:“权总管,是法家门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权宋天下》,方便以后阅读权宋天下第四百八十八章 惩前毖后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权宋天下第四百八十八章 惩前毖后并对权宋天下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