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能得天下,但马上一定不能治天下!
只要这个王朝接受了更先进的汉家文明,推行以儒治国,这个王朝,才有延续的希望。
文臣可以凭其才华治理国家,武将可以凭其武勇征服天下,但高坐在帝位之上的那个人,他应该只是一个象征,一个可以让整个国家为之效忠的对象。
当一个王朝度过了开国初期的征伐之后,还继续让帝王继续领兵作战,以证明自己的功勋,在耶律楚材看来,这无疑是件极其可笑的事。
但是,这种想法,与任何蒙古人都是无法沟通的。
可惜,窝阔台汗在位时间太短了,以致耶律楚材的许多构想都未能得到实施。
包括取消分封实行郡县制、科举选拔制、皇太子继位制,以及重新修订礼法与律法……
可惜啊,自己所剩下的时间实在是不多了!
坐在自家院子中的耶律楚材,已经独自长吁短叹了很长时间。
耶律铸终于有些不放心,手持一壶热茶,递给了自己的父亲。
耶律楚材轻茗一口,有些诧异地问道:“这茶,哪来的?”
“是燕京行省的刘敏,托人送来的。”
耶律楚材点了点头,刘敏为成吉思汗宿卫出身,现在的整座和林城以及万安宫都是此人所督造。在蒙古国的汉人官员中,他也算是难得的既有才华又有根脚之人。
自牙老瓦赤被逼离开燕京后,刘敏已经成为中原汉地的实际掌权者。他最近的表现相当活跃,显然希望可以进入汗庭,成为继自己之后的下一任中书令。
只是此人自小在军中长大,没有接触多少儒家学问,并非是耶律楚材理想中的接班人。
“杨惟中,如今在何处?”耶律楚材问道。
这个杨惟中,是弘州人,幼时被窝阔台收养,但自小研习儒学。随阔出南征时,受耶律楚材所托,四处寻访儒释医卜名士,并搜寻儒学典籍。后来,成为中书相公粘合重山的幕僚。
“他现在,还在燕京忙着太极书院的事。”耶律铸答道。
耶律楚材又点了点头,这个杨惟中,不仅学识深厚,也一直以弘扬儒学会己任。在他的努力之下,如今太极书院堪称北地第一书院。通过这个书院,他不仅网络了北地不少儒学大师,还给一些无处可居的学士提供了一个躲避战乱的清净之地。
姚枢凭退敌之功,很可能会在贵由父子的支持下进入中书省,杨惟中对其有知遇提携之功。如果这两个人搭档,自己即使不在了,也不至于人亡政息。
“你找个人,去通知他吧,让他有空来和林一趟。”
“父亲可是想让杨惟中接任中书令?”
“嗯,不过,当然得乃马真哈敦同意之后才行。”
蒙古国的中书令,源于成吉思汗怯薛军中的“必闍赤”,其职责便是掌军中文书往来。窝阔台汗灭金之后,文书事务百倍增加,这才将必闍赤扩充成为中书省。执掌中书省之人,便称为中书令。
但是,这个中书省所掌握的权力,与唐、辽、宋、金的中书省相差太多。根据成吉思汗“大札撒”的规定,蒙古国除了汗王之外,最高的掌权者为“断事官”。
成吉思汗任命的大断事官矢吉忽秃忽,被窝阔台调任中州断事官后再遭弃用。蒙古国至今“大断事官”一职一至空缺至今,这才使得中书省渐渐成为这个国家越来越重要的行政部门。
这也是蒙古国中唯一由汉人把持的部门。耶律楚材当然希望,自己的继任者是一个可以让自己放心的汉人。
耶律铸犹豫了一阵,开口问道:“不知,父亲有意推举谁为下一任汗王?”
耶律楚材饶有兴趣地看了自己儿子一眼,说道:“说说,你的看法。”
对于这个长期跟在自己身边、年方二十二的儿子,耶律楚材还是比较满意的。此子不仅能赋诗属文,也擅骑射。能文能武,这一点连耶律楚材都自认不如。
“孩儿觉得,当可推举蒙哥为汗?“
“哦?”耶律铸的选择让耶律楚材有些惊讶。
在窝阔台去世之前,耶律铸就被其聘为矢烈门的伴读,一直至今。可以说,如果矢烈门登位为汗,耶律铸便是绝对的宰相之选。
“矢烈门,太小了!”耶律铸皱着眉头说道:“阔出死后,其手下势力几乎被几个兄弟瓜分殆尽,如今只剩不满十岁的矢烈门,这孩子今后只可能成为别人手中的工具,成不了任何事的。
阔端正在西凉培植自己的势力,如今有镇海与牙老瓦赤前去投奔,只是此人只肯任用汉世侯将领,而不肯用汉儒为臣,孩儿看来,也非明主。”
斡赤斤既然退出争夺,汗位自然是只能在成吉思汗的几个孙子之中产生。
察合台一系自是不必说,他们从来没有争夺汗位的雄心与能力。远在罗斯的拔都,隐然已有了自立的倾向,自不会回到和林来争夺蒙古国的汗位。
但是,拖雷系在这些年窝阔台的打压力,势力渐弱,想逆袭上位,起码目前是绝没有可能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