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章 砖茶的生意

作品:权宋天下|作者:老大河|分类:历史|更新:2020-07-27 08:46:55|字数:4538字

伍及继续说道:“不过,小人觉得,权爷未必非要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中。”

“此话怎讲?”

“比如,权爷的茶叶,可以与伍家合作。舍弟虽然孟浪,但有些事情他还是分得出轻重。

北路航线的开发,权爷可交由朱家朱化云主导;海岛开发以及未来南洋航路的事情,牵涉过大,只能慢慢图之。

权爷见过的三人之中,王永昌为人狷狂,不易容人。且家世颇为富足,即使全部丢掉航线份额,也伤不了其筋骨。

朱家在北线航路断绝之后,便开始日渐衰弱,而花大力气投入了南线航路,却是年年亏损。再无其他出路,朱家便只能放弃从商了。因此,此人倒是会真心与权爷合作。

李维汝目前还控制着很少一部分南洋的份额,虽然也是逐年减少,但勉强应付场面文章,还是没有问题。因此,关于南洋航路以及海岛开发的事,可以交由他去慢慢倒腾。”

“这些合作方案,是你自己的主张,还是贵家主的主意?”

伍及犹豫了下,回答道:“这是小人自己的主张。不过,事后,家主必须得知道。”

赵权点了点头。

此事既然要拉上伍家,想避开贾似道耳目还是不太可能。

至于如何摆脱贾似道,只能徐徐图之了。

而现阶段,哪怕能够脱离贾家,说不定还会被李家、王家缠上。与其跟完全不认识的大佬打交通,还不如贾似道。起码其间还有伍及,可以作为缓冲。

只是,这个度,确实不好控制啊!

砖茶的制作,是几个项目中最为简单的一个。

当然,这只是对于赵权而言。这个时代,蒙古人还没学会喝茶。无论是草原上还是高原上的牧民,都只能喝些腥味浓重的马奶或是牛奶。

奶茶,将会成为他们调剂无趣人生的一个重要工具。而且,势将伴随着他们继续走过数千年的历史。

某一天,即使是蒙国帝国灭亡了,以砖茶与牛奶调配出来的奶茶,也会茁壮地生存着。

宋国最名贵的茶在福建建州,建州最有名的茶是“腊茶”。

腊茶的制作工序极为讲究。采茶时间,得在凌晨日出之前,采摘时必须用指甲,不得用手指,以免损伤嫩叶。

采来的鲜叶要迅速焙制。

首先是蒸茶,将鲜叶挑选、洗净后入甑蒸。此时的火候掌控极为关键,既不可过熟,又不得不熟。

蒸好的茶称为“茶黄”,须反复榨去其水份和膏汁。再放入瓦盆,用木杵反复捣磨研碎。

研好之后的茶放置特定的模具中,压成各种形状精美的茶饼。

最后将茶饼用烈火烘烤、沸汤熏蒸数次之后,才得成茶。

自蔡襄制出每斤价值黄金二两的“小团龙茶”后,建州饼茶更是名声大振。

赵权要做的砖茶,当然不是这种饼茶。

他选用的材料,是福建人根本不喝的茶碎。也就是做饼茶剩下的边角料。

这种碎茶,其价格还比不上从建州运到泉州的运费。

给牧民们喝的茶,只求味道,不求品质。不仅材料要低廉,制作工艺上更不需要过于精细的工序。

杀青、揉捻、渥堆、晒干,四道工序即可。

这其中,最关键的是,要让茶叶充分的发酵。也就是渥堆的过程。

小院中一大堆跟垃圾一样,色泽由绿转黄再变成黑色之后的茶叶,经过数天的发酵,却弥漫出浓郁的茶香。

伍家上下,全被吸引了过来,甚至小院的墙上还探出了一个细细的脑袋,好奇地偷窥着。

再接下就容易了,直接压成砖头模样即可。不过这个步骤,赵权却要求的最为严格,每块茶,毛重必须是准准的一斤重,半两都不能出差错。

未来,这个砖茶,赵权将会把它培养成数万里草原上,唯一的一种硬通货!

一块一斤重的砖茶,不算茶青运输成本的话,制作成本不过十文。卖一两银,应该不贵吧?

不过一百倍的利润。

只是,宋国现在的银价腾高。十年之前,一两银便值3600文,现在如果折算成十八届会子的话,已经突破5000文。

这利润,连自称数学水平极佳的赵权,都有些算不清了!

当然,销量一旦放大,碎茶肯定供应不上。就必须得有自己的茶山,这样成本会高些。

还得算上包装、运输、销售以及损耗的成本。

利润还是很可怕!

所以,制作的秘方伍及必须负责绝对保密。至于销售价格,更得保密。

赵权手执一把砍刀,在伍及兄弟目瞪口呆的注视之中,剁下一块砖茶,扔进一个大锅之中开煮。

而后加入牛奶,熬。

这种对茶叶极其不尊重的煮法,让伍佑在边上坐立不安,一直搓着手喃喃自语。

还好,这些茶叶本来就是没人要的碎茶。

茶煮好了,带着丝丝的甜香,闻着味道倒也不错。

赵权倒出一碗,却先递给自己的侍卫。

这个出身于牧民的侍卫,有些受茫然地接过茶碗,未等茶凉,便如壮牛饮水般,直接灌入口中。立刻发出一声长长的惊叹:“这,这什么东西啊,太,太好喝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权宋天下》,方便以后阅读权宋天下第六百六十章 砖茶的生意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权宋天下第六百六十章 砖茶的生意并对权宋天下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