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是时间不足,也许是财力有限。方五十里的大都四面城墙,只有西面一角略略包砖,其他地方全是裸露的夯土。
雨水冲刷之后,有些土城已经出现破损。便用一些苇草编成帘幕,从城墙底下一层层堆叠而上,以护住随时可能塌掉的土墙。
因为苇草需求量极大,忽必烈特地将大都城南文明门之外,划出近千亩地,专门种植苇草。
苇草地的南端,便是已经完全破败的燕京旧城,一个城狐社鼠混居之地。
还未出山,陈耀的百个护个,便已各自转换身份,消失不见。
只余陈耀与韩霸两个,轻车熟路地在当夜悄然进入燕京旧城。
燕京,算是陈耀在中原经营时间最长的一座城池。如今虽然不敢说掌管了整座的燕京城,但是缉侦局对于这座城池的控制力度,绝对远远超过燕京宣慰使赵璧。
可怜的赵璧,当初被任为燕京宣慰使时,许多同僚为此羡慕不已。却不料元国定都大都,赵璧却依然只能在燕京旧城呆着。
手下大小官吏三十人、守卒千余,管理着一座越来越破败的旧城。
陈耀与韩霸,在城北一个破旧的院子前停下脚步。
韩霸推开院门,燃起的火折子,在自己脸前一闪,院中几个晃动的黑影重新消失不见。
陈耀跟着走入院子,推开一间厢房,拉起地上的一块木板,两人一前一后拾级而下。
一阵吵闹声开始渐渐传入耳中。
拐了数个弯之后,一个数百平方的地下室,出现在两个人面前。
室内,灯火通明,弥漫着浓重的油墨香味。
数台印刷机,并排列于其中。
有人正在调墨,有人正在雕版,有人正在调试机子,有人正在收拾纸张。
还有几个人,正窝在一间工作室内,大声争执着。
“老大——”看到陈耀与韩霸,大多数人都恭敬问好。
只有一个三十余岁的汉子,依然愤愤不平地在喊着:“老大?叫爷都没用,告诉你们,想……”
看到所有人都闭上了嘴,这个汉子才发现进来的两个人,愤愤不平地把手中东西往桌上一甩,指着陈耀骂道:“我说过了,我不来,你用尽一切手段把我调到燕京。这也就罢了,你们竟然让我干这种活,!我告诉你们,再逼我,我一把火把这印刷室给烧得一干二净!”
陈耀被骂得一怔,问道:“怎么回事,印不出来?不可能啊!”
“印不出来?我十岁的时候印这些东西都已经易如反掌,现在你怀疑我印不出来?陈部长,别人怕你,我可不怕!明天就把我回去,否则我就去找我们部长,找国相、找国主告你!”
韩霸抡起拳头就准备对着那汉子脑门砸过去,陈耀赶紧扯住他,露出一丝苦笑。
此人程解,可以算是大权国内第一印刷高手,甚至可以说,在印刷技术的掌握与应用上,当今天下再无人能出其左右。
被郭守敬极为看重的程解,真要被韩霸给揍了,自己回去后,可有的麻烦。
起码以后想找郭守敬借人,便基本不可能了。
陈耀笑着说道:“程工啊,你先别生气,好歹让我知道下怎么回事吧?”
程解怒气冲冲说道:“自己去看!”
说着一屁股坐下,双臂抱胸,抬眼看向黑乎乎的房顶。
边上一位中看男子,把散落在桌上的几张纸钞摆正,对着陈耀说道:“老大,你过来看看。”
这几张纸钞,都是中统钞。
其中一张纸质坚韧,印刷精美,色彩鲜明,连小字都看得非常清楚。
而其余几张钞票与之相比,无论是纸质还是图文,质量都相差极大。
“你觉得,这些中统钞中,哪些是假的?”
韩霸指着几张质地下陈的钞票说道:“当然是这几张,我这外行都能一眼看得出来!”
“那你们觉得,哪张会是咱们印出来的?”
陈耀看着气鼓鼓坐在一旁的程解,拎起那张好钞,抖出一串啪啪的脆响,说道:“是这一张吧?”
“没错,这张是程工指导之下,咱们印出来的中统钞。而那几张质量较差的中统钞,其中有一张是元国官府监制的真钞,其他的则是燕京城中地下印刷厂印出来的……”
“怎么可能,这张质量最好的,却是假钞?”韩霸一脸不解。
“先从纸张来说——”那中年男子拎起两张纸钞,轻轻一抖,说道:“宋国的楮币,用的是产于四川的楮纸。元国最早一批中统钞,用的是桑穰,即桑树内第二层皮为材料做的纸。但是中统钞加大发行量之后,桑穰不够用,现在用的是榆树皮。
咱们印钞用的纸还是桑穰,因此纸张质量便已经超过现在的中统钞。
其次是油墨。咱们用的是特调油墨,无论是附着力还是清晰度,远远超过市面上所有的中统钞。
然后关键的是雕版。
这些中统钞用的版肯定是木质雕版,而程工用的是大权国内最先进的铜版技术……”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