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西征纪实(七)利益捆绑(上)

作品:大明元辅|作者:云无风|分类:历史|更新:2025-05-08 13:38:51|字数:7792字

克里姆林宫的议事厅内,烛火在花岗岩穹顶投下摇曳的影。阿列克谢的马靴踏过地面,停在铺着熊皮的巨幅地图前。

地图上,伊凡雷帝时期的特辖区被血色朱砂削斩得七零八落,乌拉尔山以西的特辖区被割出五十块封地,并用金粉标注,每处都缀着受封贵族的族徽。

与此同时,乌拉尔以东的原沙皇俄国领土已被划为大明所有,此刻正用明黄颜料标出“京华矿业某场”、“镇北堡马场”等连名称都未能统一化的纷乱据点。显然,这是由于西伯利亚过于空旷,明军西征的速度又太快,导致军事占领之后的行政建立完全跟不上趟所致。

说起来,沙俄东扩在殖民史上就算很快的了,毕竟其面对的抵抗实在算不上很强,但此番明军西征的进度却比沙俄东扩更快了十倍不止——没办法,俄军兵力太少,而西伯利亚的当地人在数百年前谁还不是蒙古帝国的附庸?

高务实之所以放手让额尔德木图去主持西征,连一个汉将都没有刻意配属给他,最大的原因也便在此——他姓孛儿只斤,是正牌嫡系的黄金家族子孙。

如果按照欧洲人最爱的“法理”论,额尔德木图别说拿下区区乌拉尔以东,就算他废黜俄罗斯沙皇这个僭越的称号,在俄国地界册封一大堆大公并要求他们进贡,那也不过是“恢复传统”罢了,简直名正言顺、理所当然。

当然,高务实还是很务实的,是与时俱进的,他不会真让额尔德木图这样做——此刻的沙俄若是彻底分裂了,那波兰立陶宛联邦的东扩谁去顶着?让大明在万里之外投入十万大军去和波兰人乃至欧洲联军作战,恐怕大明国内的铁杆鹰派都要肉疼那巨额的开销。

所以,沙俄必须存在,只是不可太过集权,一定要保持一定程度的贵族皿煮。

此时此刻,高务实终于明白后世某些霸权国家为何特别喜欢输出皿煮了……你一盘散沙,我才好随意搓圆捏扁啊!你特么要是铁板一块,我这一口下去不得崩掉大牙?

所以,必须皿煮,你们必须皿煮!

“诸位大人,”阿列克谢的手指碾过伏尔加河流域的标记,“沙皇陛下念及诸位在奥卡河之战中的忠诚,特将特辖区半数土地分封给诸位——”他的手指施施然指向西侧一处拥有煤田的区域,“库兹涅茨克伯爵,您的封地位于梁赞与坦波夫以东、喀山以南,领内富有煤矿,今后每年只需向明军提供两千车煤矿,便可免交商税。”

老伯爵过去也只是沙俄东南地区的大商人,如今居然得封伯爵,一方面是投机及时,另一方面也是阿列克谢对他这位生意上的老伙伴格外关照的缘故。

老伯爵的貂皮手套捏紧诏书,眼底闪过精光——煤炭在俄罗斯这苦寒之地极受欢迎,但两千车的供奉看似沉重,实则却可借明军的渠道拓展销路。

毫无疑问,大举西征的明军后方也需要煤炭取暖,虽然大明肯定会逐步发展他们新建立的“西庭总督区”,但那需要一个长期过程。至少目前来看,大明在如此广大的区域却没有多少人力可用,发展必然快不起来,自己还有很长的时间可以从中获利。

听到阿列克谢的吩咐,老伯爵弓身行礼,银质族徽擦过熊皮地图:“愿为沙皇与大明效犬马之劳。”

“莫尔多瓦侯爵,”阿列克谢转向草原牧区,那里水草丰美却无乌拉尔山遮挡,“您的封地位于伏尔加草原,每年需向明军提供五百匹战马、两千头肉牛——”他忽然压低声音,“明军马厩的苜蓿,可是从大明甘州运来的良种,你可以去与顺义王世子殿下商议引进,具体交易条款我不过问。”

侯爵的脸色微变,五百匹战马与两千头肉牛其实比两千车煤炭难搞,不过……侯爵想了想,毕竟自己的地位高于伯爵,封地也确实比老伯爵的封地广袤不少,算起来也还公平。至于苜蓿引进,这倒是个好消息,只是不知道那位征服者好不好说话……

“多谢大公阁下,我一定认真履行约定,并且争取与王世子殿下达成苜蓿引进合同。”侯爵思来想去,终于还是一字不改的答应了下来。

其他受封贵族的条款各有不同:沃洛格达伯爵的封地位于潮湿的西北森林,乃是紫貂富集地,因此需每年进贡五百张紫貂皮,但却换来了京华早期生产的明式织机(旧款,非珍妮纺纱机,但可水力驱动);梁赞公爵则获赠了一种相对先进的冶铁技术,代价是每年输送五百吨铁矿石给大明西庭总督区。他的领地铁矿丰富且紧邻奥卡河,铁矿开采与运输都很便利。

凡此种种,阿列克谢都刻意让条款贴合封地特产,如此既显“公平”,又让贵族们不得不依赖大明的技术或者商路。

毫无疑问,这是故意进行的利益捆绑——他阿列克谢·斯特罗加诺夫的利益早就与大明捆绑了,所以他手下的人自然也得如此。因此只有这样,他与他们才能形成利益联盟,而联盟的核心要素则是“大明”二字。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大明元辅》,方便以后阅读大明元辅第16章 西征纪实(七)利益捆绑(上)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大明元辅第16章 西征纪实(七)利益捆绑(上)并对大明元辅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