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二章 神奇的农具

作品:新世界札记|作者:金无恙|分类:历史|更新:2020-05-28 09:02:29|字数:4628字

“几位跟在我后边。”阿杜拉曼走在最前头,“悉尼去年来了一个名叫赵丰利的农业官员,他教会了我们很多东西。”

鲍学廉笑着道,“天下种田难道还有两种方法吗?可能只是把中原的方法重新教给这些土人一遍。”

阿杜拉曼摇了摇头,“我见过中国人种田,原来在亚奇国有不少中国农民,我承认他们很勤劳,但远远没有悉尼的中国人聪明。”

鲍学廉这可就不服气了,他也是耕读传家,要说火器这方面,内地可能真不如澳洲人,但要说种田,也不知道从哪一辈的祖爷爷就开始,这还能不如澳洲人?

阿杜拉曼停了下来,他扒开刚刚播种过豆子的土地,“不,不一样,他们知道精确的施肥时间以及施肥种类。”

鲍学廉蹲下去看了下,刚种完的坑里边有一些粉碎的白色粉末以及湿肥,但闻起来并不像粪便。

“湿肥是潘家角开发集团自己沤制的,他们在雨季搜集植物,还有一些鱼虾混合在一起,有专门的发酵桶,你们知道,就跟酿酒一样,最后还要高温消毒。”阿杜拉曼看着几个人,“这种肥的效果要比粪水好很多,很难将作物烧死。”

“我看它哪里比粪便肥好呢?”鲍学廉摇了摇头,“那这种白色的石头粉末是啥?”

阿杜拉曼摇了摇头,“这个我也不知道,但是根据那位赵大人的说法,这种粉末很金贵,他们都叫它金坷垃。”还好五人都不知道金坷垃的梗,实际上这玩意儿就是鸟粪石磨成的粉末,但农业公司为了神秘感或者恶趣味,直接在包装袋上打上了金坷垃三个大字,经常有化肥推销员下乡贴标语,“用了金坷垃,亩产一万八。”后来因为涉嫌虚假宣传,农业公司被警察部门狠狠地罚了一笔。

鲍学廉不屑地摇了摇头,“故弄玄虚!”

阿杜拉曼也像看傻逼一样看着鲍学廉,“你看看高粱的果实不就得了。”

鲍学廉从还未收割的高粱地里摘下一把穗子,这高粱籽儿确实要比他之前见到的多,“能亩产三百斤吗?”

阿杜拉曼摇了摇头,“所以我说你低估了悉尼中国人的聪明才智,他们可以亩产五百斤。”

“这不可能!”都不要鲍学廉说话,张煌言直接摇头,“上好的肥田都很难达到这个产量,更别说这种下田了,我虽然久不经农事,但常识还是有的。”

阿杜拉曼也很无奈,“这样吧,你们跟我去一趟打谷场,然后挑一亩高粱地,我们当场验收,打个赌怎么样?”

“我还真就赌定了!”鲍学廉见张煌言也跟着撑腰,自然自信心十足,“如果你一亩能产450斤以上,我就送你两匹上好的天青色云锦。”

阿杜拉曼伸出右手,“成交,如果这一亩地的产量低于五百斤,那我就送你两个波斯银壶。”

有了赌注,众人情绪便高涨了起来,大家径直走向打谷场,阿杜拉曼叫来了马来小伙子伽桑,吩咐职工们腾出一块场地,又搬来了人力脚踩打谷机,“几位朋友,你们自己挑一亩地。”

鲍学廉跟张煌言走到地里,仔细看了看,好像高粱的长势都差不多,尽管经验告诉两人他们似乎赢定了,但沉甸甸的高粱穗子又让他们心里不停地打鼓。

“就这一片吧。”鲍学廉指着前边一大块地,“今天一天能收割完吗?”

“没问题。”阿杜拉曼指着工人们推着的机械,“我们有手摇式联合收割机,”只见三四个工人迅速装起一架简易机器,这种收割机在右侧有一个大的手摇把手,一个人在后边推,一个人手摇,传动机构带动前端的镰刀旋转,将高粱杆成排收割,效率要比人工手持镰刀高十倍不止。

这机器一出镜头,立马吸引住了四人的目光,“慢着慢着……”黄山连忙喊停,“能不能让我去体验一下,这个物件也太神奇了些。”

“我也想看看!”鲍学廉跟二张期望地看着阿杜拉曼,主人不同意,他们可不好意思擅自行动。

阿杜拉曼总算出了一口气,大手一挥,便让伽桑带着几人过去体验一把。

“看着啊,手扶着握把,千万别瞎碰!”伽桑按着鲍学廉的双手,这家伙总是手不停地乱摸。

“你别动我成不成,我自己知道刀刃锋利!”鲍学廉有些恼火,“你且好好在一旁站着。”

伽桑还从来没见过火气这么大的大叔,一时手足无措,便紧张地站在一旁,生怕他把机器给弄坏了。

“黄兄!这机器可了得,我刚刚摸了刀口,用的都是好钢,我原先以为他们舍得在兵器上下料,没想到农具上也下了本。不得了啊!”鲍学廉用手指弹着把手,发出清脆的响声。

黄山也是震惊了半天,“鲍兄,且不管他机器,看看用起来怎么样!”

“好嘞!”鲍学廉卷起袖子,按照伽桑的指挥,将两个车轮架在田垄两边,黄山在一旁摇起了手摇柄,慢慢的,前边收割滚刀桶转了起来,“动了动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新世界札记》,方便以后阅读新世界札记第二百八十二章 神奇的农具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新世界札记第二百八十二章 神奇的农具并对新世界札记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