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上场对范阳的讲话进行了一番收尾。
就轮到刘鼎新了。
范阳之前讲市场,讲宏观,刘鼎新上场则讲推销技巧,这些就是曰本客商看得见摸得着的了,刘鼎新上手也很快,刚上场还有点胆怯,但没过一会儿就找到了感觉,毕竟是有草稿的,也是背熟了的,越讲越顺,很快又把现场的气氛给调动了起来。
刘鼎新讲了一个多小时。
还只讲到一半。
范阳不停的观察着台下这些曰本客商的神色,现场效果还是很成功的,可不知为什么,恐怕也是害怕失败吧,毕竟自己也是第一次操作会销。
越看,心里越觉得忐忑。
从后门溜了出去。
在后面的阳台点上一根烟。
最终,还是要靠结果来说话。
等到刘鼎新讲完下台。
激动人心的时刻就到了。
主持人宣布最终定价,由15元下调到10元一罐的时候,范阳听到一阵欢呼。
进入现场订货环节。
里面已经乱成一片。
范阳已不想再看,害怕受打击,从后门下楼。
到对面的一家茶楼要了杯茶,等待结果。
加藤平也走了。
会场内部,高路和汤常工两人混了进来,他们两人都会说曰语,直接冒充了曰本客户,坐在最后一排,全程目睹了范阳的神奇操作。
范阳走了,加藤平走了,三名英国人也提前离场,唯独周副xx长一行,还有高路汤常工,坚持到了最后。
火爆的订货现场,从下午5点左右,一直持续到晚上11点。
得出一个不可思议的数字,现场不到100名曰本客商,现场订购的合同金额270万美元,1300余吨,折合人民币1560万。
得到最后的统计数字,周副xx长的心中百味杂陈。
目光深邃之中,还有一点失落,切实的体会到了地域性的差异,还有商业化的魅力,一场订货会营收1500万,这个数字已经比地方财政还更富裕了。
不是周副xx长叫苦,如今的地方财政完全不一样了。
改革以前,全国一把抓,什么都是国家计划,上有财政拨款,下有企业上交利润,那时候的企业没有竞争压力,旱涝保收,盈利能力强,公共预算也是充足的,地方政府自然很富裕。
可改革以后,国营企业利改祱,中央财政转移支付,还要承担国营企业自负盈亏的压力,以前的摇钱树纷纷变成财政包袱,每年都是财政赤字,每年都在亏钱。
现在的地方政府是真的没钱。
陕西的地理位置是相当不错的,要盆地有盆地,要沙地有沙地,要丘陵还有丘陵,长江黄河都从这里经过,又处在心脏的位置,发展的时间还是较早的,在进出口方面也有一定优势,陕西引种的曰本红富士,每年也大量出口。
可汉中,就的确尴尬了。
地处四川与陕西的咽喉,交通不便,财政似乎形成了一个困局。
偏偏物产丰富,处在秦岭巴山蜀水之间,每年的果品产出数量相当庞大。
可严重滞销。
那座德国全自动生产线,OEM代工生产,还是省府为了拉动汉中经济开发区,超额指配的,利润本来就低,还要承担额外的运费压力,本来就挣不了多少钱。
这几年农产品的开发,是周副xx长的心头之痛,丰年不丰产,明明是丰收的年份,水果价格反而下跌,果农的收入无论如何提不起来。
所以罐头产业势在必行。
汉中的绿野食品厂,也是一座国营老厂,地方财政主动承担了起来,四处寻找出路。
可毕竟这个年代信息滞后,教育程度也跟不上,即便地方官员也常常无能为力。
而如今呢?今天现场销售的1600吨,就已经为他们冲出困局了。
这个消息如果传回汉中,肯定要引起市委巨震的。
周副xx长毕竟只抓大局,不知细节,今天的一堂课就感觉受益匪浅了。
刘主任呢,感受比周副xx长来得更加深刻。
他也是从基层一步步爬起来的,对地方上的事情门清,可对进出口完全是个门外汉。
现场订货1600吨?
对刘主任来说是怎样的冲击呢?
那条德国生产线,只能解决大约三分之一的汉中水果滞流量。
无奈,他们只能硬着头皮,上马自主品牌,可营销手段落后,也完全没有品牌价值,只在汉中本地销售,附近的周边几个县市,铺过去的货都销售不出去。
去年,整整一年,绿野食品厂的罐头销售总量,也不过两百多吨。
更让他惊讶的是一次性订货的数量。
别人全是论吨的。
范阳制定的合同,起步就10吨,少了不卖。
更令人惊讶的是,这些曰本客商,也没觉得什么不对,都是10吨以上往上订。
还有一个客户,直接用钱来计算,现场订购100万美元。
而本地,销售从来是论箱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