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四章 钢铁洪流

作品:重生之国际倒爷|作者:吹牛小王呀|分类:都市|更新:2020-04-16 13:54:15|字数:8280字

夹在铁轨中间花花绿绿的集装箱。

而这些轨道和集装箱的头顶,耸立着一座座红色或者黄色的门型塔吊。

简而言之,果然是大。

一切都显得那么粗犷。

可落在范阳眼里,又不一样了。

这代表着中国日益强大的工业能力,工业基础,更加重要的是这里的地理位置,国家能源安全大通道,矿石,金属,石油,煤炭,天然气,工业时代的支柱产品通过这条铁路源源不断的补充进来,帮助中哈两国在未来的二十多年迅速发展。

欧亚大陆桥在这里连通,低廉的运输成本,让中国的商品更具竞争力,进入欧洲也再无阻碍。

海关派了三个人陪同参观,不停的介绍着各种技术参数,和引以为豪的数据。

可范阳的心思却不在这里,简短参观过后,向旁边的一个工作人员问道:“这边是整箱换装吧,散货换装在哪里啊?”

旁边的工作人员不疑有他:“在东货场,要过去看看吗?”

“那就感谢了。”

一大群人就跟着工作人员向东货场走。

必须看散货,才能解开范阳的心中疑团。

因为这些集装箱是全封闭的,根本看不出来什么东西。

但一个个LOGO却是醒目非常。

有熟悉的COSCO,中国远洋集团,CSCL,中海集运,SINOTRANS,中外运,CHINJIF,中日国际轮渡,还有ACBL,美国商业驳船航运公司,ACL,大西洋集装箱航运公司,ECT,欧洲联合码头公司,HKM,香港海运……

一看就知道是从船上卸下来的,换装火车给拖到这里。

看得范阳连连点头,欧亚大陆桥才开通短短的两年时间,集装箱的运力就这么强大了。

而走到东货场一看,范阳就全都明白了。

果然,是从苏连薅了羊毛的。

集装箱是这几年的事情,而之前的火车运载,还是普通的敞车,棚车,罐车,平板车。

这种货场,都伴有库房还有堆场,煤炭,矿石,袋装物,范阳不动声色的逛着玩儿,一处空旷的场地上码放着大批大批的钢材,还有变形挤压成为一堆一堆的废弃金属。

堆场的占地面积很大,至少也有好几十万吨。

不管是不是英国人的,都笃定了范阳心中的想法。

苏连最值钱的是什么?

钢铁洪流。

除了军火当然是钢铁。

1978年,苏连的钢铁产量就达到了1.5亿吨,比当时的美国足足多了一半,70年代苏连的巅峰时期,让米国都落在下风,不得不采取战略守势,300多万常备兵力,预备役部队超过2000万,7万辆坦克,8万辆装甲车,3万门自走火炮,陆军实力世界第一。

1981年,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军事演习,在波罗的海沿岸展开,参演的军事人员超过了五十万人,坦克和装甲车动用了几万架次,还出动了一艘航空母舰,演习代号:西方-81。

而这一次的联合军演,却罕见的没有苏连空军参加。

因为苏连演习的内容就是,不需要空军进行战略性的先行打击。

放导弹就完了。

钢铁洪流之后则是鳞次栉比的战术导弹部队。

号称三天即可攻陷欧洲,一个星期就可以全面占领。

让整个欧洲都在颤抖。

演习结束之后还有一个最后的展示项目,苏连的看家本领,坦克突击群。

出动了一万多架第三代主战坦克,比整个欧洲加起来还多两倍。

然而这只是苏连的6分之1。

还有100多艘核潜艇,4万5千枚核弹头。

1%的核武器就能摧毁米国。

核力量是相当的可怕。

这也是米国最畏惧苏连的一点。

一个二傻子天天抱着煤气罐坐在你家门口敲,任凭你多有钱也怕。

这是苏连第一次开放式军演,而以前都是遮遮掩掩,目的就是彻底震慑,不惜暴露自己的真实力量。

为什么呢?

因为1980年,苏连仗着强横的军事实力,入侵阿富汗了。

而这是一场错误的决策,又重蹈了米国的覆辙,再一次印证了战争,并不是军事实力就可以主宰的。

低估了人为的力量,低估了反抗的力量。

足以将一个军事强国拉进深渊。

米国如此强横的实力,朝鲜战争失败,又跑去打越南,一场越战打了20年,损失2500亿美元,导致国内经济差点崩溃,至少倒退十年。

把美元的霸主地位都给丢掉,放弃了布雷顿森林体系。

米国不打这两场战争,苏连根本追赶不上米国。

此消彼长之下,才导致米国由战略攻势,转至战略守势。

而接下来就是苏连雄心的开始,开展南下战略,入侵阿富汗,企图以阿富汗为基地,打通陆上通道直下印度洋,威胁中东产油区,再进一步迂回包围欧洲,与其太平洋战略相呼应,达到称霸世界的目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重生之国际倒爷》,方便以后阅读重生之国际倒爷第三百二十四章 钢铁洪流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重生之国际倒爷第三百二十四章 钢铁洪流并对重生之国际倒爷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