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辰海听了,心情也有些不好,不想再谈这个话题,就笑了笑问道:“我去北疆大半年,也不知道许县这里的争鸣如何了,从伯能否和我说上一说?”
荀悦展眉一笑,兴趣立刻来了。他把许县最近的争鸣情况向李辰海细细讲来,上次因为请封王爵的事情,在许县引起了一场大辩论,因为当时的舆论不利于封王,天子因此驳回了李旬的请封,只是以增加李旬的封邑为补偿,算是难得的在李旬面前占了一个上风。更重要的是,因此在许县聚集起了一批学,他们由异姓能不能封王地话题,开始引申到高祖皇帝的白马盟,再谈到有史以来的政治制度,再次探讨封建制度的优劣,把异姓能否封王放在了一个更广阔的背景下进行讨论,不管是支持方还是反对方,都在相互探讨之中有了新的启。从襄阳书院赶过来参加讨论的荀悦、仲长统、王朗三人难得的形成了一致的观点,对大汉朝现在地制度提出了批判,支持恢复大汉初实行地黄老之道,兼行百家之术,以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为三公的执行机构,要求天子降低内朝地权利。
天子自从驳回了李旬的请封之后,对争鸣的态度就有些变化,偶尔来听过几次,就再也没有露面,只有尚书令刘先经常进宫去备询一些黄老之道的事情,一听说要天子让权,他虽然没有明确表示什么。但对刘先的冷遇,却显示出他的不甘。但许县的争鸣的主角是襄阳书院来地,背后的支持是李辰海,或许是因为天子对李辰海还算是器重,除了让伏德来参加过几次辩论之外,倒也没有太过激烈的反应。
天子没有话。丞相府也静观其变,一直没有什么态度表明,许县的争鸣渐有燎原之势,越演越烈,吸引了不少学来,除了各派的名流之外,也冒出了一批年青人。
“后生可畏啊。”荀悦略带着兴奋的说道:“你们沛国真是出人才地地方,有丞相之样的治世能臣,有你这样的少年英才。现在又出来一个辩才无碍的才子。”
“哦?”李辰海也来了好奇心,向前凑了凑身子,有些八卦的问道:“不知是哪个才子。能让从伯如此看重的,定然不简单。”
“魏讽魏子京。”荀悦抚着胡须,欣慰的笑道:“此子年纪不大,学问也略不足,不过,他想问题的角度很独特,出入经典,却别有机杼,加上风采过人。比我们这些老头子更能吸引人,如今在许县可谓是独领风骚,别具一格。加以时日,历练历练,说不定又是我大汉的一个大才。”
李辰海想了想,觉得有些奇怪,自己好象对这个人一点印象也没有,三国演义里似乎没有出现过这个人物,至少是个非着名人物。不过这段时间他已经习惯了不再按三国演义地印象办事。倒也没有太感到意外。他笑着问道:“这个魏子京现在在何处?”
“在钟元常府上做客呢。”
“噢!”李辰海应了应,却没有表态。
钟繇因为失守关中的事情,在许县闲居已经有一年多了,随着曹丕在关中战事的进展,李旬似乎已经忘记了这个。
喜欢我在玄幻世界升科技请大家收藏:(www.zuiaixs.net)我在玄幻世界升科技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