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辰接到了一个电话。
“白总啊,实在抱歉实在抱歉,给你打这个电话是赔罪的。”电话那边是他的大经销商客户打来的,这位名为杨玉林的老板,一直是他所信赖的合作伙伴。
他有些狐疑:“杨老板,我还不知道这是什么一个情况呢。”
“嗨,不就是货的原因嘛。”杨玉林说:“白总啊,你我做生意的都清楚,今年的生意大环境实在是不行。之前的订货指标实在是完不成了。”
每年生产商和经销商订货都会有数量要求,卖出了最低数量,生产商会给予一部分的返利,双赢;若是没有卖出去数量,那这些库存则会侵占经销商的库存,直到卖完为止。
然而杨玉林的经销商对白辰来说是大渠道上,双方签订的合同又与市面上的合同有所不同:杨玉林那边渠道若是卖不出去,可以按照批发价退回到白辰的公司中。
也就是说,仓储成本是白辰承担了。
这其实是十年前两人签订的合同,那时候的白辰还只是一个小公司老板,需要经销商打出来名气,提升品牌溢价,于是靠着这个条件收拢了杨玉林这个大经销商。不过那时候杨玉林卖货卖的很快,所以双方合作愉快,并没有什么嫌隙。
而今年,杨玉林已经订了许多货,而白辰的公司可没有多余的空间进行部分仓储。
他沉吟一声,问:“你这边要退回多少?”
“一半。”
白辰皱了皱眉头,杨玉林说:“具体的数量多少我会让我们业务员过去确认,这边呢只是和白总做好一个心理准备。”
“嗯,麻烦杨老板了。”
白辰知道事已成定局,即便是争辩也没什么用,反而还会落了下乘。
他挂了电话后,便寻找到厂房经理,询问仓库面积。
“工人还在不停生产产品,仓库没有空余的面积。”
“附近有没有空余仓库,租下来。”
“有是有。”经理说:“可是附近的仓库都比较贵,而且因为空余半年的缘故,没有人管理,就怕没有存储条件啊。”
餐饮产品的存储条件和别的产品不同,毕竟是直接接触到人嘴巴的东西,所以环境不能潮湿,不能有高温,还必须要买一条消毒的设备产线,以提供实时消毒。
白辰眉宇皱的更深了。
尽管他手头有接近二十五亿流动的资金,堪称恐怖。然而餐饮这一块的利润低得可怜,去年的营收才九千万而已。要知道,每年要还给银行的贷款利息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尤其是这种环境,银行随时可能停止借贷,恐怖的现金流随时可能瓦解。
租一个仓库花费其实不算多,但是他必须思考这样值不值得。
作为生产者,他还有另一个手段,那就是将产品销毁。
他需要判断市场,如果是所有市场都陷入了停滞,那么他就需要将其产品销毁,而不应该占据仓储空间。
有时候,沉没成本就不应该去计较。
白辰忽然想到了自己的女儿,便给她发了一条信息。
“有经销商退货,厂房没有多余的仓储,现在有两个选择:租新的工厂;原地销毁。”
当白依陌收到这条消息的时候不由一愣。
“你觉得哪个选择最合适?”
这是白辰给白依陌的一个考验,这个考验决定白辰会不会把白依陌当作接班人培养。
如果白依陌只是随意选择了其中一个方式,那么白辰则不会对白依陌抱有期望。很多时候,一个仓促的决定就会毁了一个公司。而若是有足够的理由,不论她选择什么答案,即便很幼稚,那也是值得培养的。
毕竟思维很重要。
白依陌似乎也明白白辰的想法,或者说,她知道自己的父亲不是轻率的人。
父亲不会喜欢一个草率的答案,巧合的是,她也不喜欢。
刚好,这也给了白依陌一个拉近同事关系的理由。白依陌当即给原来的运营发消息,需要一份销售数据和买家名单。
她需要一份销售趋势。
同时,对线下的渠道销售她也发了消息,旁敲侧击询问线下的销售环境。
当她得知线下销售环境普遍不算好,然而却勉强还算可以支撑,而线上的销售数据,除了浙江地区之外,也开始朝着别的区域扩散。
虽说按照以往的经验来判断之后的数据其实不能会是百分之百正确,但这份数据贵在可以分析消费者的行为。
餐饮厨具不是快消品,买过去之后一年两年不存在复购的问题。所以白依陌盯着的其实是增量市场而不是存量市场。
理论上来说,增量市场应该是越来越少,所以线下销售环境不好应该是真的。尤其是现在人手中基本没多少钱,餐饮制品确实是难卖。然而目前产品的增量却是平稳上升。
也就是说,目前的产品是有售卖的价值,应该值得仓储。
当然,如果只是这样笼统的答案还不够。
她还要去计算相应的仓储成本,什么时候应该及时止损。固然,有一个仓库的好处就是可以存储更多的产品,但是仓储的费用每个月都会产生,如果仓储费用已经和成本持平,那么产品往往就没有售卖的必要了。因为就算卖出去,利润所得需要摊分到各个环节,反而公司还赚不到钱。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