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卫所制,世袭制要不得。

作品:我的历史聊天群|作者:一缕烟丝|分类:历史|更新:2020-07-19 14:47:17|字数:4304字

大朝会,还在乾清宫进行。

“如今除了北面的清贼为患,华夏帝国已无战事,天下太平。”

大明王王宇注视着大殿上的文武百官,说道:“但,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数千年历史告诉世人,一国不可无强兵,否则只能委曲求全,被动挨打,甚至被灭亡。”

顿了顿,继续道:

“何为强兵?”

“而今不再是个人神勇拼兵刃的时代,个人之勇猛,不再强兵的标榜。”

“在本王看来,华夏帝国需要的强兵,不仅要身富力强,更要能灵活的掌握多种兵器的使用,尤其是火器的使用,甚至在未来,强兵更需要学识!”

“如此,拥有身富力强的身体,能掌握多种兵器,有学识的兵,才是华夏帝国未来需要的强兵!”

现在的战场胜利不会由某个人的勇猛(武力)过人而决定,尤其是在火器出现后。

众人都能理解。

当然,幸好项羽和李存孝没来,不然可能有不同的看法。

至于王宇说的华夏帝国的强兵标准。

身富力强!

好理解,就是精壮的士兵!

自古以来,精兵基本都是出自精壮之士。

这算是任何时代,强兵的基本要求吧?

要求能熟练掌握多种兵器的使用,以及懂学识……

不少人认为,这就“过份了”。达到这两种标准的,在古代那是什么强兵,分明可以做将领了!

强兵可是对普遍的将士而言,因此许多人认为后两个要求太高了,尤其是学识。

如今天下,读书人相对于总人口来说,少得可怜!

一般的士兵,都是普通老百姓,大部分都不识字,更别提学识了。

嗯,大明王有雄心壮志是好的!

文武百官看得明白,没人当众给大明王泼冷水,当然这些要求,他们也只是听听罢了,没怎么在意。

没人站出来说话,王宇就继续讲他的,反正他提出强兵要求,只是顺口一提,不是今日他要讲的主题。

“华夏帝国要建立强兵,就需要施行新的军制。”

王宇当即抛出主题,立刻引起了文武百官的注意。

恍然间明白大明王这是要军改啊。

在之前,有些人就有耳闻,说大明王有大力整军的想法。

如今,终于来了。

“兵部尚书温钟瑞。”

王宇看向温钟瑞喊道。

温钟瑞出班应道:“臣,在。”

“温尚书,你是兵部尚书,应该知道华夏帝国有多少兵马吧?”大明王王宇问道。

众人目光看向温钟瑞。

温钟瑞想了想,答道:“大明王,华夏帝国的所有兵马,兵部都有记录在册。所有步兵,骑兵,加上水师,华夏帝国如今有一百六十万余兵马,主要驻扎在……”

待温钟瑞说完,大明王王宇说道:

“一百六十余万兵马,听起来十分壮观,雄伟。但必须承认,这其中的精兵,不会超过五成。”

“兵在精不在多,恒古不变之理!”

“更何况,要养这样一直庞大的兵马,每年消耗的钱粮就是天文数字。”

说到这里,大明王王宇停了下来,给文武百官消化的时间。

旁听的嬴政,杨坚,刘邦,朱元璋等人互相议论起来。

有官员站出来,说道:“大明王,我华夏帝国天下兵马一百六十余万,其实与前明相比,并不算多。况且,采用效仿前明之法,兵马可在各地驻守屯田,只要无战事,便能做到自给自足……”

这家伙滔滔不绝,一听就是纸上谈兵。

“大明卫所屯守之法?”

戚继光暗中摇头,同时看了一眼明太祖朱元璋。

他很想告诉明太祖朱元璋卫所兵制不是长久之法,弊端太多……不然他戚继光就不会无兵可用,只能自己招募兵马抗击倭寇了。

只是,朱元璋毕竟是明太祖,戚继光心中犹豫,担心自己是否唐突,自大了。

而且,卫所兵制就是朱元璋定下来的。

说卫所兵制不行,无疑是打朱元璋的脸啊!

当然,在场的明太祖朱元璋因为看过“华夏历史书”,已经知道卫所兵制的利害。

只是,根据朱元璋所在大明的情况,天下初定,大明建立,无大战事,国家贫穷,没钱粮,只能让兵马驻守屯田,自给自足。

也就是说,卫所兵制是适合大明初期的。

戚继光没有找群主王宇兑换“华夏历史书”,自然不知道朱元璋已经知道卫所兵制的利害。

……

“你是说大明的卫所兵制?”

大明王王宇摇头,阻止那官吏继续说下去,说道:

“本王知道,目前华夏帝国的军制,依然沿用大明的军制,也就是卫所兵制和军户制。”

“但,无论是卫所兵制,还是军户制,有太多的弊端,想必许多人都能看得清楚。”

大明的卫所兵制和军户制是配套的。

卫所兵制的核心在于:驻守屯田,无战事时自给自足。

军户制的核心在于世袭,成为军户后,没有意外的话,世世代代的都是军户。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我的历史聊天群》,方便以后阅读我的历史聊天群第220章 卫所制,世袭制要不得。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我的历史聊天群第220章 卫所制,世袭制要不得。并对我的历史聊天群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