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团山铁矿

作品:锦城烟云|作者:金江隐士|分类:其他|更新:2021-12-29 14:08:54|字数:4412字

松树堡乡的于书记和劳乡长,他们解决问题的思维,跟胡志强不一样。

只要通过乡党委的努力,提拔重用胡志强,胡志强自然高兴。胡志强的事解决了,收编大箐沟煤矿的事,也就解决了。

双赢,是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和办法。

在松树堡乡党委的多次推荐下,组织部门最终采纳了乡党委的推荐意见,把胡志强提拔为副乡长。

滴水岩村支部书记一直空缺,松树堡乡党委让杨村长担任支部书记。

这样,收编大箐沟煤矿的所有障碍,全部解决了。

胡志强以投资人的身份平等地与乡党委协商煤矿山收归乡里的事。

他不与他们讲客气,几回合交锋,大箐沟煤矿退还胡志强当初垫支的3150元启动资金,松树堡乡用一万元补偿胡志强的投资。

大箐沟煤矿由滴水岩村的集体企业,变为松树堡乡的乡镇企业。其中,滴水岩村占股49%,松树堡乡占股51%。煤矿今后的资金,由乡政府负责筹措。利润,按比例分成。

劳乡长担任大箐沟煤矿矿长,杨村长担任副矿长。

胡志强得知自己要调走,他让方小芹进了20多万元的农资,积压在农资门市上。

石榴花谢时,横断山的雨季正好开始,胡志强终于等来了到柳林坝乡当副乡长的调令。

看在利益的份上,心胸狭窄的松树堡乡将他推上领导岗位。

欲取之,先予之,这是交易,胡志强且有不明白之理,但他毕竟得感谢他们。

胡志强调走了,小芹继续经营农资门市,似乎也不太合适。

经营农资门市,收入非常可观,方小芹不想放手。她对胡志强说:“你去求求于书记,咱们继续经营门市。”

胡志强说:“乡里肯定不会同意的。我们把农资门市经营活后,大家都很眼红。”

应该放手时,得放手。

于书记和劳乡长正式向胡志强提出,乡里要收回农资门市,重新核定承包经营费用,重新确定承包人。

胡志强说:“我们同意交回农资门市,但是,农资门市上物资,得盘给乡里。”

于书记问:“有多少物资?”

胡志强说:“刚进来了20万元左右的化肥农药,还有种子。”

劳乡长说:“这么多农资,乡上哪里有钱来接呢?”

胡志强说:“如果乡上不接手,那就只有等我们把物资卖完,再把门市还给乡上。”

于书记想了想,说:“物资乡上接手,谁有意承包,谁就来接货。只是,价格怎么样确定?”

胡志强说:“这20万元农资,我们也是贷款购进的,货款利息很高。得按零售价格交接。”

于书记说:“按零售价格交接,这些物资销售就没有利润。要有利润,就得涨价。化肥农药涨价,卖给谁呢?这样吧,在你的进价基础上,加个10%,谁来接手经营,也以有一点利润。”

胡志强说:“那好吧。”

小芹经营的农资门市又盘还乡里,乡里把每年2000元钱的承包费,上调到5000元。

随着农业的兴旺发达,化肥、农药、种子的需要量越来越大,农资经营前景广阔。

乡政府很快为农资门市找到了下家。新的承包人将物资全部接收下,20多万的货款也陆续支付给了胡志强。这20多万的存货,胡志强就净赚了元钱。

加之以前的经营利润。胡志强家在松树堡乡的农资门市上,前后收入有多元。

胡志强带着方小芹,高高兴兴地到柳林坝乡就任副乡长。

柳林坝是大乡,八个村,九千多人,工作条件稍好一些。胡志强在全乡四个副乡长中,排名最后一位。

方小芹跟着胡志强来到柳林坝乡,她又没事情干了,成了闲人。

乡镇工作,千头万绪。作为领导,很多工作尽管不要自己亲自去做,但自己的工作思路必须要清晰,头脑必须要清醒,必须把全体员工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打开工作新的局面,以人为本很重要,要有更多的激励措施。

行令畅通,有禁必止。有非常强的执行力,就能形成步调一致。精诚团结,困难就不再成为困难,问题也不再是问题。

必须意志坚定,信心坚定,目标坚定,这样才能攻坚克难,无往不胜。

为此,县里制定了许多目标责任制,上级各部门经常要来乡里督促、检查,考核、评比。乡里也有些项目,也要争取上级项目资金支持。

检查考核人员大老远辛辛苦苦地来,非常不容易,沟通协调显得尤其重要。

为了节约资金,乡上的接待,都在乡机关伙食轩进行,严格执行四菜一汤的标准,不搞铺张浪费。

检查完工作,乡政府的领导陪同检查人员,吃个工作餐,喝一杯自酿的米酒,一边吃饭,一边再向领导汇报一下相关工作。

酒是一种润滑剂,可以增进感情,强化沟通交流。酒杯一端,政策放宽。喝一点滴酒,话就要好说一些,事就要好办一些。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锦城烟云》,方便以后阅读锦城烟云第225章 团山铁矿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锦城烟云第225章 团山铁矿并对锦城烟云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