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66章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作品:诡三国|作者:马月猴年|分类:历史|更新:2025-10-01 21:59:53|字数:11506字

斐潜需要的是『征服』么?

不,斐潜需要的是『统治』。

崔琰略一沉吟,便是拱手而道:『大将军快人快语,琰亦不敢虚言矫饰。诚如大将军所言,河北士庶,确有望骠骑如大旱之望云霓者。然,观望之余,亦不乏深忧。』

斐潜点了点头,示意崔琰继续。

崔琰面露诚恳之色,说道:『河北所忧者,乃大将军之新政也。琰尝闻,「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今观大将军新政,颇有振聋发聩之处,然琰私心有所惑焉。昔周公制礼,孔子述经,皆所以明人伦,正人心,此华夏之根本也。今大将军兴工学,倡匠技,乃至商贾之事,皆授官秩,是否恐有本末倒置之嫌?传有曰,「德成而上,艺成而下。」若匠械之巧重于诗书之教,琰恐礼崩乐坏之渐也。』

斐潜微哂,『先生之言,乃老生常谈耳。昔管子治齐,设轻重九府,通鱼盐之利,遂成桓公霸业。太公望亦出于贩鬻之间。岂可谓商贾无益于国乎?周礼亦有云,「百工之事,皆圣人之作也。」禹圣,尚躬亲治水,手胼足胝。墨翟之守,公输般之械,皆利国利器也。今先生独尊诗书,而轻百工,岂非偏颇?正所谓「周虽旧邦,其命维新。」若固守陈规,何以应世变?』

崔琰自称『野人』,斐潜也就顺势称其为『先生』,两人默契的回避了一些问题。

崔琰颜色稍变,但是依旧说道:『大将军引古证今,琰受教。然论有云,「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小民无知,方能畏天命,敬大人。若使匠役皆通文墨,商贾尽知法令,则上下之序乱矣。琰恐其如决堤之水,一旦漫漶,难以制也。』

斐潜正色说道:『先生谬矣!书曰,「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又云,「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民若愚昧,邦本何固?昔卫文公衣大布之衣,务材训农,通商惠工,遂能中兴卫国。若依先生之言,使民愚昧以驭之,此非治国,实乃牧畜也!孔子曰,「有教无类。」何以先生之教,独限于衣冠士子耶?』

崔琰额角微微见汗,又是再拱手而道,『大将军言重矣。琰非欲愚民,实惧礼法弛坏。观大将军治下,颇多更张,其势甚急。譬如均平田亩,其意虽善,然似与民争利,恐失豪右之心;又设考功课吏之法,似弃乡论清议,而专尚刑名术数,琰恐长此以往,礼乐不兴,仁义弛废。昔日暴秦之亡,皆因苛法峻制,不施仁恩。大将军乃汉室柱石,当以儒术为基,缓图王化,何以效商君之急策耶?且土地乃祖宗所遗,举荐乃乡评清议,此二者实系国本。琰恐人心动摇,非社稷之福也。还望大将军缓图之,以安天下士人之心。诗云,「柔远能迩,以定我王。」宜怀柔也,自然天下归服,还请大将军三思。』

还『怀柔』,还『缓行』?

比起其他穿越者来说,斐潜都已经算是够慢了。若是按照所谓『正常』速度,斐潜现在都应该是开拓外太空,平行宇宙去了……

斐潜默然片刻,似乎在感慨着一些什么,然后缓缓的说道:『吾尝读史,有一事不明,愿先生教之……自孝武独尊儒术,迄今四百年,何以胡佛之教,反行于中土?彼教义理浅薄,多有愚蒙之言,何以能动华夏之民心?』

『胡佛?』崔琰有些没反应过来。

不是说缓行么?

跟佛又有什么关系?

关中……

不是五方上帝教么?这不是道系的,而是佛系的?

崔琰一时之间有些思维混乱起来。

他并不知道,斐潜的感慨,并非是针对于崔琰个人,而是对于历史。

百姓愚昧么?

确实。古今中外,皆是如此。

在历史长河当中,百姓如河内的鱼,奋勇一生,为得就是在上游去产卵,然后鱼卵顺流而下,变成小鱼之后又是再继续父母的道路。

有熊年年立于河中,岁岁饱餐,可是鱼群之中绝大多数鱼,都不会管落入熊嘴里面的鱼是如何的苦痛。

唯有极少数的鱼,试图脱离河流的束缚,跃出水面观察四周。

崔琰是其中一条。

孔子也是。

斐潜则是另外一条。

若是历史真的按照孔子所规划出来的路线,指引的方向去走,华夏会很精彩,很强大,很辉煌的……

孔子说,『有教无类。』

他们表面上都说好,说遵从孔圣人的教诲,然后『有类方教』。

儒教,被汉武帝捧上去了,也就和下面的脱离了,高高在上,飘在云端,却忘记了孔子当年是坐在树下,走在乡野之中,传授知识道理。

脱离出来的间隙,原本应该是本土教派,道教的生存空间。

但是道教么……

也想要『上进』啊!

道教觉得儒教待着的那块云彩,原本是属于道教的啊……

两家在上面争,下面光明照耀不到的地方,自然就有黑色或是灰色来填补。

于是乎,才有了佛教兴盛。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页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诡三国》,方便以后阅读诡三国第3766章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诡三国第3766章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并对诡三国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