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张颢和徐温

作品:五代:从围殴黄巢开始|作者:流觞大大|分类:历史|更新:2020-11-07 12:36:58|字数:8216字

吴国有头有脸的人物都来了,大半夜的被人从被窝里叫起来,大家都挺冒火的。

但到了杨渥府上这火气就冒不出来了,因为张颢手下的士兵手持利刃,杀气腾腾,肃立在道路两边,看样子随时都可能冲出来杀人。

这时候张颢发话了:“大王暴薨,军府之事该由何人来主持呢!”

这一声喊把众人的心都喊到嗓子眼上来了。

什么,大王薨了,怎么薨的?二十几岁的小伙子说是病死的也没人信啊,那就只能是谋杀了。谁杀了他呢,这还用问吗,看看站在台上讲话的那个人是谁不就知道了。

张颢想要上位,所以急于让大家表态。

而大家却都不吭声,眼观鼻,鼻观心,老神在在地集体装聋作哑。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那也是有原因的。

一来是因为杨行密的威信太高了,大家打心眼里还都想念着这个老主人,虽然杨渥这儿子有点作,但大家都受了杨家的大恩,怎么能够轻易反叛呢。

二来还是张颢这个人的威望不够,你手里掌握着牙军又怎么样,有兵就了不起了呀。大家都是战场上摸爬滚打出来的,谁手里还没个把兵呢。你现在杀了少主还想上位,凭什么,拿我们当傻子不成!

张颢沉不住气了,又把同样的话喊了两遍,声调一次比一次气急败坏,但硬是没一个人回应。

张颢焦虑了,他杀了人,这个被杀的人还是自己的主子,本来以为自己登高一呼,大家会群起响应的,未曾想人家根本不接你的话茬!

这说明众人并不认可自己的弑主行为,现在他们不认可,明天就有可能杀了自己来平叛。

怎么办,怎么办!身家性命怕是要不保了呀,我该怎么办!

张颢慌了,他现在思考的问题是把众人都杀还是放这些人回去。

把人都杀了肯定会军政大乱,自己会吃不了兜着走,但如果不趁着现在占据绝对优势的情况下把众人杀了,以后他们找自己算账可就不妙了。

张颢现在无论是做什么还是不做什么,都是错。

这时候解围的人出现了,这个人曾在杨渥继位的事情上出过大力,他就是严可求。

严可求走到色厉内荏的张颢身边,低声说了一句话:

“军府的事情至关重要,肯定只有张将军您才能主持呀。可这个事情急不来,如果今夜上位的话,恐怕要出问题。”

张颢就问了,能出啥问题。

严可求:“先王(杨行密)的旧人还有很多,像刘威、陶雅、李简、李遇等人,现在都领兵在外,您如果想要自立为王,他们会同意吗?不如先把杨家的后人扶上位,假以时日,待到时机成熟了你再顶上来也不迟。”

张颢听了这番话,反复思量一番,犹豫不决,不吭声了。

严可求瞅准机会,带着众人一同到了节度使大堂,自己转身进了内堂,不一会儿就跑了出来,手里多了一张文书,大呼道:“太夫人有教令,请大家静听!”

文书的内容很简单,先是把杨行密、杨渥两个人的死哀悼了一番,然后切入主题,任命杨家的次子杨隆演为新王,让大家好好扶持新主,不要辜负杨氏云云。

这封文书墨迹未干,肯定是严可求伪造的,但文书是不是伪造的大家并不关心,里面的内容给力就行。

然后大家都开心了,纷纷表态,要以死效忠杨氏家族,一心一意来扶持幼主。

表完态之后大家还不忘狠狠地剜旁边的张颢一眼,心想这货啥玩意儿,竟然想造反,爷爷们还没答应呢,你蹦跶个什么劲!

一场风波算是平息下来了,杨隆演顺利继位,当上了新的吴主。

吴主新立,掌权的人还是张颢。

张颢开始反思这次叛乱失败的原因。

他就想啊,我占据了天时地利,咋就没有成功呢。问题还是出在一个人的身上。

别人都不听我的也就罢了,徐温这家伙可是我的盟友啊,他也不说话,这就说不过去了啊。

所以说出问题的人是徐温。

既然这个家伙有问题,那就想办法把他搞走吧。

张颢向杨隆演请示说:“扬州有我一个人辅佐您就够了,徐温功大,地方上又缺少得力的干才,不如把他下放到浙西去当观察使吧。”

这个提议绝对是不安好心。

因为浙西是钱镠的地盘,吴国在那里只有一个苏州,最近两国之间关系又闹僵了,开始在边界那里打仗,就在前不久双方还在衢州那里猛掐了一把,打了个鸡飞狗跳。

张颢让徐温到那个地方去,无外乎是想借刀杀人。

这件事情让严可求知道了。

严大人马上给徐温通风报信:“徐公呀,张颢想让你到地方去任职,肯定是想把弑主的罪状安到你头上,大祸将至啊!”

徐温慌了,问该怎么办。

严可求:“问题倒是不难解决。张颢这个人吧,智商不高,野心挺大,我略施小计就能救您脱身,但您得按我的计策来行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五代:从围殴黄巢开始》,方便以后阅读五代:从围殴黄巢开始第七十三章 张颢和徐温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五代:从围殴黄巢开始第七十三章 张颢和徐温并对五代:从围殴黄巢开始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