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其中的变故,主要还是历史系这边用了歪招。
苏亦就想知道这中间北大这边使出啥歪招?
不然,现在王永兴怎么会调入北大?
好在范长流也不隐瞒,他说,“主要是北大这边直接跳过省厅,跟省大领导对话了。这个主意好是咱们历史系的李培豪老师支招的。”
“李培豪?”苏亦有些陌生。
范长流说,“还没开课,如果要开课的话,李老师应该会接过宁可先生开中国通史吧。”
难怪。
“现在李老师在系办帮忙。他也是咱们北大历史系毕业的,59年,毕业以后就留校。他头脑灵活,人很活跃,办事也热心。这段时间,他给邓先生帮忙,出出入入,做了不少事。他在系里没有任何职务,全凭热心。他听到这事以后,才给邓先生支招的。”
“不过北大历史系这边想要找省里,也不容易的。因为根本就不知道找谁。最后,还是李老师从报纸上得知他们的大领导李立功。”
“李老师就说,请北大新任的领导周林写封信给李立功。”
因为周林也在贵州当过大领导,周、李二人应有同僚之谊,就是没有交集,也会彼此相知。商量了一会儿,又觉得,先报告周林,等周写信寄李,到达后者手里又是什么时候,更不可知,这个办法的流程太繁,恐怕来不及。后来说,干脆起草一封信给周林,请周签字发出就好。
“最后还是李老师提议,用周林的名义写封信,直接寄给李立功本人亲启,或许还来得及挽救。”
邓先生说:“好!这个主意好。周林跟我说过,让我放手干,凡对历史系有利的事,他全支持。我以后会报告周林,他不会不同意。”
从这点就看得出来,邓广铭先生任职北大历史系主任是有校领导在后面大力支持的。
甚至,邓广铭还对时任历史系书记郝斌说:“现在就写。你动笔,竖着写。”
当时郝斌写个抬头“立功同志”就打住了,因为根本就不知道咋写。毕竟,总得像熟人一样先问候几句做个铺垫吧,可说什么呢?周林和李立功,都当过省大领导,至于他们的其他关系,北大历史系这边根本就不知道,往下没词儿了。
“最后还是李老师灵便,他说就写十年,我们都有磨难——一笔带过,跟着写,现在我出任北大,兹有一事相烦……然后,邓主任、郝支书还有李老师三个人凑写了一封信,当天发出,然后王永兴教授就真的被调动成功,是不是跟这封信有点关系则不得而知。”
最后说完,范长流望着苏亦,“这事,你可不能往外乱说,不然,我可不认。”
喜欢我在北大学考古请大家收藏:(www.zuiaixs.net)我在北大学考古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