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还是美院校庆的时候,领导准备把这些画作拿出来展览才发现端倪。
实际上,美院这些画作被调包的事情由来已久,也不仅仅是从这位馆长开始。
因为当年图书馆的管理制度不是很严格,对于这些画作,都随便由老师带到课堂去当教学用具。
美院的古画,珍惜画作都可以拿来当教具。
在北大,一些外文书籍拿来当教具,一点问题都没有。
不仅苏亦可以拿来当教具,其他老师也可以拿来当教具,只是别人没有想到罢了。
或许王永兴先生想到了。
但是他没有像苏亦这样做。
王永兴先生的敦煌学,肯定不仅仅是讲敦煌学术史。
他让苏亦讲述这部分,更多是让同学们了解,今日国内的敦煌学发展,并非是一帆风顺,顺理成章的事情,而是充满艰辛跟曲折的。
这些前面为了敦煌文本收集抄录付出了极大的心血,才换来国民有机会去接触这些珍惜的文本。
不过显然,台下的学生似乎更加喜欢苏亦讲述了这个部分。
等第一节课讲述完毕。
课间休息的时候,一般学生就聚在一起讨论。
“你们有没有觉得,小师兄的讲课方式比王永兴先生更加吸引人啊。”
“确实如此,小师兄讲述的人物故事,这些前辈的名人轶事肯定更加有趣的。”
“你们也不想想,王永兴先生教的是啥,先生教的内容是敦煌文书,这些文书写的啥?除了汉文文书之外,还有藏文文书,你们看得懂才见鬼了。所以,王永兴先生给你们的油印文书讲义,你们当然会看不懂了。”
“别一口你们你们的,我们就不包括你啦?难不成你就看得懂藏文?”
这话,就把说话的家伙怼得无言以对。
聊着聊着,话题就有些偏离了。
不过最终回归到主题。
“你们说,小师兄会不会有一天就突然也给我们开一门考古学术史的课程啊?”
“还别说,真的有可能。”
“如果小师兄,真的开这门课,大家会不会去选修啊。”
“那是必然!”
众人纷纷响应。
结果,这帮家伙聊着聊着,才发现苏亦跟王永兴先生就站在他们身后。
一时之间,场面欢乐得不行。
喜欢我在北大学考古请大家收藏:(www.zuiaixs.net)我在北大学考古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