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课堂交锋

作品:我在北大学考古|作者:莫鞑|分类:都市|更新:2021-08-18 00:09:56|字数:8540字

既然是工具人就要有作为一个工具人的觉悟。

不逾越。

不然,你站起来回答问题爽了。

老师咋办?

老师也要爽啊。

你不能让老师如鲠在喉,憋在心里难受吧。

于是,苏亦很聪明的摇头。

台下的学生,显然是不知道,刚才那对视的一秒,实际上是刀光剑影,他们小师兄在跟邹先生,已经交锋数个来回。

好吧,这段说的有些夸张。

但事情大致就是这么一件事。

把苏亦拿来提溜一圈后,邹先生开始公布答案。

开始讲述着郭沫若先生未解决的三大难题。

“一、殷商前期,他在研究中国青铜时代分期时,仅仅提到滥觞期大率相当于殷商时期,而未作任何解说。”

“二、先周文化,他研究西周铜器铭文时,不只一次地说到,周武王以前的铜器一件也没有而感到遗憾。”

“三、夏文化问题,他认为夏代不会有多么高的文化,有的只是一点口头传下来的史影。”

好端端的,邹先生为什么会提到这个三个未解之难题。

就在学生们疑惑之际,邹先生开始说,“我当时存在一种幻想:这三大难题固然在古代文献和古代文字中都不可能得到解决,是不是能在考古学中求得解决呢?从此,我便肩负这三大难题走上了考古的征途,并且决心为此奋斗一辈子!原来我本想专攻古代文字,现在看来,古代文字既不能解决这三大难题,况且古代文字又是一项专门学问,我不可能兼顾二者,只好舍弃古代文字而专攻考古学。”

没有错,邹先生就是在跟大家解释,他为什么会入考古这个坑的。

完全就是受到郭沫若先生学术思想的巨大影响。

“考古学也是一项专门的学问,在本科阶段,我没读考古学,只不过听了两三门考古课,基础极为不牢固,这点,跟你们的小师兄苏亦是没法比的。”

邹先生又一次把苏亦提溜出来了。

这一次,没有拉踩,却还是工具人。

因为这是邹先生的自谦,谁傻谁当真。

邹先生继续说,“非科班出身的我,读考古学难度极大,我遇到最大的困难有二:一是田野考古,我没有任何的工作经验;二是研究古代器物,我不知道从何处下手。”

“那么后来我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呢?就是看书,读研第一年,围绕着这两大困难,首先在书本上寻找方法。除了中外考古的一般书籍外,特别注意在中国考古学方面查寻资料。在当时,中国考古学的图书还不多,找来找去,只有四套图书是值得认真阅读的,这就是《安阳发掘报告》、《中国考古学报》、《城子崖》和《斗鸡台沟东区墓葬》。可是,我读来读去,只觉得似懂非懂,根本抓不住重点。后来我才知道,这主要是因为我还没有参加田野发掘的缘故。”

说完,邹先生望向苏亦,“你我经历有些相似,这些书都读过了吗?”

好巧,这些书,苏亦都读过。

喜欢我在北大学考古请大家收藏:(www.zuiaixs.net)我在北大学考古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页目 录下一章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我在北大学考古》,方便以后阅读我在北大学考古第125章 课堂交锋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我在北大学考古第125章 课堂交锋并对我在北大学考古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