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女儿国》是在《女儿情》的基础上融入仓央嘉措的诗歌,重新创作的歌曲。
乍一听,也就那样。
但在前面铺垫那么久的情况之下,此刻,拿出来太应景了。
苏亦前面关于仓央嘉措诗歌的部分,低吟浅唱只是一个铺垫,到了黎新叶唱的女儿情部分才是真的惊艳。
这姑娘可是能够清唱映山红的存在。
难度那么大的歌曲都能够唱,女儿情就更加不在话下了。
黎新叶的声线高亢却纯粹,还带着民歌的唱腔,更是诠释出一个勇敢寻爱的女王形象。
配合苏亦略带沙哑的低吟浅唱,再一次在众人的心中,演绎着女儿国的故事肝肠寸断,柔肠百转的故事。
女儿国的故事,太深入人心了。
突然,在北大图书馆的大草坪却能够有这样的视听盛宴,哪有不轰动的道理。
唱到最后,除了各个社团成员,其他从图书馆出来的学生都纷纷围观过来,都下意识过来凑热闹。
后来凑热闹的人就越来越多了。
甚至,后来的人都不知道发生什么事情,看到一大堆围观,也就好奇凑过来。
他们其实也不知道发什么事情,只是看到人多就想过来看看。
抱着这样心态的人,不少。
苏亦见状,立马溜走。
那么多人,突然凑过来,没有人引导,很容易就发生踩踏事件。
不止苏亦溜走,文学社这边也都纷纷撤退,留下学社会的干部在维持现场,疏散人群。
好在图书馆前面大草坪足够大,人数也不算太多,千百来个人,远远没有后世音乐会现场那种动辄好几万的大场面,也就没有发生什么意外。
但,因为一个社团活动,引发那么大的阵仗。造成那么多人过来围观。
作为始作俑者之一的苏亦,他要是不出名才见鬼。
还不到一天,也就几个小时的事情,他刚刚返回宿舍没多久,事情就开始发酵了。
苏亦的名头彻底传出去了。
这不,钱立群就直接杀过来了。
随同他一起来的,还有广东同乡温汝敏,甚至,湖南老哥凌宇也过来了,还多了一个吴傅辉,北大中文系78级研究生的F4成员都全部到齐了。
中文系的老哥无事不登三宝殿,四人连袂而来,马世昌就以为苏亦惹祸了。
然而,他怎么都没有想到会是这样的情况。
听完钱立群的解释,马世昌也反应过来,“我说,下午在图书馆的时候,下面怎么会那么吵闹,原来是你小子惹的祸啊。”
苏亦苦笑,“我也没有想到事情会那么严重,原本只是文学社的活动,后面大家聚集在一起,人越来越多,我看场面快要失控,就先撤了。”
“你做的是对的,群体事件很麻烦,好在不出什么事情,不然,宿先生就该为你头疼了。”马世昌笑着说。
钱立群见状,连忙解释,“刚才开玩笑的,没有那么严重,这事也不怪苏亦,要怪就怪他的诗与歌。”
温汝敏笑,“没有想到我们广东的小老弟才气如此了得,你不读中文系,读考古专业,太浪费人才了。”
听到这话,马世昌就没法忍了,“老温,你夸我家小师弟的才气,我没意见,但你顺带吐槽我们考古专业就不合适了。”
温汝敏连忙摆手,“老马,别激动,我这不是替苏亦惋惜吗?”
马世昌笑骂,“惋惜个鬼,苏亦在拜入宿先生门下学佛教考古就是最好的选择。”
看着马世昌急眼,要轰人了,钱立群连忙说,“这点我认同,要是苏亦不跟随宿先生学习佛教考古,也不会知道那么多佛家典故,佛家诗歌,甚至,还创作出那么多充满禅意诗歌,这些诗歌,我们中文系的孙玉石老师就非常喜欢,还给出极高的评价,直接说,这样诗歌放在北大中文系也是第一流的存在。”
孙玉石是谁?
王瑶先生的大弟子。
现在是北大中文系的讲师。
主要从事中国现代文学史、鲁迅与五四文化以及中国现当代诗歌研究。
诗歌研究人家是专业的。
听到这话,马世昌越发好奇了,“苏亦这小子都写出啥诗了,值得孙玉石老师这么夸奖?”
苏亦一脸无辜,“我啥都不干啊,就读诗跟抄诗,最后唱了一首歌。”
老实人吴傅辉都忍不住了,“你小子,倒是轻描淡写啊。”
说着,直接把一个本子递给马世昌看,“这就是他今天读的诗歌,还有抄写的诗歌。”
“白朗宁夫人《我的棕榈树》,还是中英文版本?你小子可以啊。”马世昌一边翻看笔记本一边说。
“不过这也符合你小子的性格,这段时间,他没少看外国诗歌,不奇怪。”
这话,主要是说给钱立群几人听的。
说着,就指着苏亦旁边的书桌,还别说真的好几本外国诗集。
这些都是苏亦从周一良先生家中借过来的,周一良先生家里好多书,啥都有,外文书籍,有些北大图书馆都没有。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