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于1935年,为伪满政府建设的第四厅舍。建筑整体平面呈F形,主楼地上2层,地下1层,中间为塔楼,正门朝东,台阶5级,由6根柱子支撑房檐,双檐之间设一夹层。地上第2层采用拱窗,与第1层方窗之间的墙面设有双柱浮雕。
其格局及样式跟位于马路对面的伪满财政部大楼相同。
这就是苏亦口中的惊喜。
第四厅舍,几乎是照搬了隔街相望的“第三厅舍”,两者仅在建筑面积上略有差别。这座建筑竣工后,两栋几乎一模一样、如同“双胞胎”般的建筑就这样隔街相望,长达数十年。
一开始是伪满交通部入驻其中,不久后伪满交通部搬迁至今新民大街后,这里成为伪满民生部的办公场所。
1945年3月,伪满民生部撤销后,成立伪满厚生部,仍在“第五厅舍”内办公。
1957年,这栋建筑成为吉林省地方工业研究所的办公场所,后来作为省石油化工设计研究院办公楼至今。
第三、第四两栋楼对称分布的,现在,对面加盖以后,就剩下它还保持的原汁原味。
在马路牙子,就可以观察它的建筑布局,再加上之前去过财院,都不需要进入里面,拍摄、画图之后,苏亦也没有过多逗留,直奔下一站。
第五厅舍,就是伪满洲国国务院旧址,是伪八大部建筑群中的主要建筑。
这栋楼,终于不在斯大林大街了,而是位于新民大街,此处原为总务厅和参议院的办公楼,现为白求恩医科大学的教学楼,也就是未来的吉大新民校区。
相比较存在感不是很高的其他几个厅舍,第五厅舍名声很大。
1936年竣工,它是当时当春最高的建筑,也建设的几位豪华,建筑平面呈“山”字形,有五层高,地下一层地上四层,完全参考了前几栋楼的特点,扬长避短,因此,整栋楼极为特色,在各种元素的融合上也做得更好,甚至,还把曰本国会议事堂的造型照搬过来,然后将屋顶换成了中式绿瓦,也算是融合了中式元素。
这栋楼太大。
在外面拍照绘画之后,他俩也没进入内部参观。
没有必要,他们又不是研究建筑结构的,充其量就是好奇其历史,到原地走访一圈,已是难得。
接着就是第六厅舍,也在新民校区之中,以前叫做顺天大街,现在改成了新民大街。也是长春未来有名的“中国历史文化名街。”
是当年的伪满洲国”的政治中心,地处伪满皇宫的中轴线上,被称为中央大道,“伪满八大部”中有四大部(伪满军事部旧址、伪满司法部旧址、伪满经济部旧址和伪满交通部旧址)位于这条街道两侧。
它原来是伪满司法部大楼,与第十厅舍伪经济部隔顺天大街相望。
该建筑主体由相贺兼介主持设计。
相贺兼介是一个半路出道的家伙,20世纪30年代初东北地区缺乏曰本设计师的现状,使旅居东北多年的相贺兼介获得“第一厅舍”和“第二厅舍”的设计权;而“第六厅舍”的设计方案则是他竞标伪满洲国国务院办公楼落选方案的缩小版。
于是,第六厅舍,也成了拥有炫目绿色琉璃瓦屋顶满洲式建筑物。也被称为最有曰本风味的建筑大楼,跟第五厅舍一样,都是1936年竣工投入使用的。
既然它跟第十馆舍(伪满经济部)隔街相望,苏亦也懒得顺着第七厅舍,直接跑去第十厅舍拍照、画图。
它现在也是医科大的教学楼,主体部分为地上四层,中间部分为五层,两翼则为三层,还有半地下室一层,而且相比较其他大楼,它的建筑装饰极少,两侧外墙都是深褐色面砖,中间贴灰白色石材,中间高起部分为两坡屋顶。
苏亦一边画,吴镇武一边感慨,“可以说,它是整条新民大街最为朴素的大楼了,确实很合适当教学楼。”
苏亦笑,“就是因为太朴素了,当时甚至被日本着名建筑家土浦龟城评价为一栋‘丑恶’的建筑。”
扑哧!
吴镇武笑喷。
弄完第十厅舍,返回来弄第八厅舍(伪满交通部),为啥不弄第七厅舍,原因也很简单,它早就被拆除了,之所以被拆除,就是因为它伪满十四个厅舍里面建筑面积比较小的存在,拆除起来不心疼,也就没啥好说的了。
而第八厅舍的情况就好了很多,它虽然建筑形式简单,但装饰精美,外墙和屋顶嵌满琉璃瓦和琉璃面砖,当1937年底工程竣工后不久,这座在午后阳光照射下会闪烁琉璃光彩的建筑就立刻被当时的日伪官员赞许为所谓“新兴满洲式”建筑的一件力作。
也难怪会有人说第十厅舍是丑恶建筑,主要第八厅舍更好看。
医科大还有一栋楼,就是第九厅舍(伪满军事部)。
整栋楼转角处五层,其余部分为地上四层和地下一层,当时建筑师因地制宜弄了一个三角形建筑,值得一提的是,在大楼入口门廊处还添置了四根大望柱,局部女儿墙还采用了中国传统城垛口的形式,还有搭配上中国的硬山式屋顶,倒是装饰材料和色彩跟第五厅舍(国务院)保持一致,而不是跟对面的第八厅舍保持一致。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